昆明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6-03-06 13:33:27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昆明市政府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城乡建设,创新,协调发展,民生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期、优布局提品质的调整期、促改革增活力的攻坚期、补短板建小康的决胜期、新优势新动力的形成期。我市发展面临难得的重大机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逐步增强,有利于我市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昆明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优势更加凸显,有利于我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空间和更广领域加快发展;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滇中新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我市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布局、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近期,李纪恒书记到昆明考察调研,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推动昆明市改革发展座谈会,要求研究制定若干政策措施,举全省之力支持昆明改革发展,为昆明未来发展确定了定位、明确了方向,为昆明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只要我们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推动昆明市改革发展座谈会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着力当龙头、促跨越、上水平、惠民生、奔小康,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当好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在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更高水平,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与滇中新区的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基本形成,昆明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突出八个方面的着力点:

(一)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按照中央对城市工作“五统筹”的要求,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科学确定城市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构建“两核一极两区六廊”空间布局。强化规划统筹引领,构建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建设完善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构建有效支撑跨越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保护提升老城,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街区,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加快新区拓展,提升呈贡新区科教研发、交通枢纽、信息服务等核心功能,打造现代化科教创新新城。加快推进巫家坝、草海、东风广场等重点片区规划开发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积极联动滇中新区融合发展,把滇中新区建设成为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打造支撑昆明、带动全省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着力打造昆明经济升级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坚定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的发展新路子,做特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加快推动昆明产业迈向中高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改造提升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科技及信息服务、房地产、会展、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认证认可规范作用和品牌示范作用。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先行区。

(三)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扎实推进经济、行政管理、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等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跨越发展释放更多红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进开放式创新,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5%,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区、西部重要创新型城市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

(四)着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主动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成渝经济区及泛珠三角等国内区域的交流合作,当好滇中城市经济圈发展的“火车头”。提升南博会、昆交会、农博会等会展影响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高标准建设昆明综合保税区和国家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开展投资、劳务合作、工程承包。

(五)着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推进“五馆”建设,统筹建设多功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度假、会展博览、观光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云媒体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彰显名镇名村风采。加快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民族文化传播中心。丰富群众体育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打造国际高原体育基地品牌。

(六)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和完善“六大工程”,提升滇池流域污水收集处理、河道整治、湿地净化、水资源优化配置效能。坚持实施城镇污染源控制,继续完善环湖截污和片区截污系统,深入开展入湖支次沟渠综合整治,优化湖滨生态系统功能,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到2020年,力争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草海水质稳定达到V类,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稳定达到V类以上,湖体富营养化水平明显降低,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大阳宗海、牛栏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大力开展城乡园林绿化,深入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构建“三屏两区一带”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七)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70%。提升县域产业层次和支撑能力,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完善农村道路、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脱贫、摘帽、增收”三大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健全贫困县考核、约束、退出机制,落实贫困县区党政一把手扶贫开发主体责任,确保2016年禄劝县脱贫摘帽,2017年寻甸县脱贫摘帽,2018年东川区脱贫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八)着力建设安居乐业的和谐昆明。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就业政策、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普及学前教育,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和老年教育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制度,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健康昆明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救助机制,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积极支持驻昆部队建设和军队改革,不断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