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6-03-05 13:58:3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创新驱动,开放引领,生态优先,富民共享

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奋力实现 “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左右和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要切实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既要注重投速、投量,更要注重投向、投效,形成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好50个重点项目。实施14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重点是建成河东国际机场三期、固原至西吉高速、永宁黄河大桥等,加快建设银西高铁、宁夏石嘴山至固原城际铁路(吴忠至中卫段)、京藏高速改扩建、黄河宁夏段防洪二期、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等。实施23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00亿元。特别要建成宁东至浙江输电、神华宁煤煤制油、如意高档服装等,推进宁夏中关村产业园数据中心、西夏公铁物流园、三沙源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实施13个社会民生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着力抓好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宁夏美术馆和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工程建设。对于这些项目,要建立台账,倒排工期,督查考核,确保进度和质量,从而带动全社会完成投资3880亿元以上。

拓宽项目融资渠道。转变融资观念,打好“财政·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组合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清单,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分配等机制,每个县(市、区)实施1-2个示范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市政、交通、生态等领域。增加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规模至20亿元,吸纳更多社会资本,争取母子基金总规模达到80亿元以上,发挥好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完善担保体系,提高增信能力,重组宁夏再担保集团,建立专项担保资金,用足用好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发行各类债券200亿元。

梯次推进项目建设。围绕自治区成立60大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不断筛选充实项目储备库。紧扣国家政策走向,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撑我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进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包。着眼提高投资效益,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基本无污染的产业项目,引进有税项目,培植有根企业。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用好审批监管网络平台,联审联批,提高效率,力争20个重点预备项目一半开工、30个重点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项目前后接续、梯次跟进。

(二)突出集聚创新,力促工业转型升级。用好市场导航灯、资源定位器,抓好供给侧改革,推动新型工业加快发展。

促使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启动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瞄准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中高端产业,抓好3D打印、数控机床、高端轴承、碳基材料等项目。加快煤电化一体化步伐,新增煤化工产能300万吨,着力开发工程塑料、通用树脂、专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出台光伏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增风电100万千瓦、光伏140 万千瓦,带动光伏发电装备、风机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羊绒、纺纱等初级原料向中高端产品迈进,加快清真标准国际互认,打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特色品牌,轻工业占比再提高1个百分点。支持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引导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

引领园区集约发展。各园区都要突出特色,准确定位,差异化招商,完善生产、集散、研发、认证等功能,分类吸纳对路企业进区入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保障、土地集约利用、上下游产业衔接四项行动,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提升园区竞争力。改造宁东等6个工业园区,推进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园区内大循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综合服务体系,探索政企合作、多元开发、专业运营等模式,打造服务优、成本低、产出高、税收多的园区。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完善科技创新后补助、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到GDP的1%以上。实施“八大科技专项”,建成国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技术转化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以降成本、提效益为重点,引导60户龙头企业对标一流、挖潜改造,做强做大;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4个、宁夏名牌产品20个。实施“三项人才工程”,培养专业人才1.2万名,出台科研人员留职创业、职务发明等激励办法,让各类人才在创新中实现价值、创业中成就梦想。

(三)聚焦特色精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围绕“一特三高”,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瞄准市场需求,精耕细作,精深加工,精准扶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实施精品农业发展计划。聚焦“1+4”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壮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使其在农业产值中占比超86%。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粮食生产稳定在1200万亩、370万吨。狠抓优质奶源和清真牛羊肉基地,新增肉牛10万头、肉羊60万只,更新种植优质饲草100万亩。推动蔬菜产业往精品方向发展,新建永久性蔬菜基地10万亩。实施提升枸杞产业“六大工程”,新增基地5.8万亩。坚持“小酒庄、大产区”模式,新建改造标准化葡萄园5万亩,开建酒庄20家,加快向酒庄酒和中高端迈进。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示范效应,每个县(市、区)建设1-2个精品农业示范基地或加工园区,引领特色产业多出精品。

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并重,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盐碱地改良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加快育繁推一体化,推进优势品种提纯复壮,确保品质品牌优势。启动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工程,严格产地准出,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完善追溯监管。推广覆膜保墒、复种两熟等先进适用技术,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71%和58%。

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新增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各300个,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农机作业、粮食银行等服务组织30个,国家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扩大网上营销规模,引导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营销网络,发展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等,让更多特色农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