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中国建立起健康教育社保和扶贫全国性制度体系

发布时间: 2016-01-22 15:58:1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李冲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千年发展目标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实习生李冲)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秀兰教授和讲师徐晓新博士联合撰写的《避开发展能力陷阱:中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启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该报告就中国实现千年目标的制度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

报告认为,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市场经济潜力,将千年发展目标和2015后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有机整合以及提高财税和公共财政能力,建立公共福利和公共产品的制度化供给体系是推动中国成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制度因素。

报告指出,经济高速发展是中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以消除贫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前提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发展也推动了中国人类发展指标的快速提升,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标的提高在全球名列第二。同时,从1980到2010年,中国收入指数提升居全球第一,综合教育、健康和收入的人类发展指数提升速度排在全球第二位,在1990到2011年之间,4.33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中国比原计划提前五年实现了脱贫目标。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增长速度

指数

1980-1990

1990-2000

2000-2010

1980-2010

人类发展指数

10

4

3

2

收入指数

1

2

2

1

教育指数

67

67

11

39

健康指数

75

42

45

53

 报告同时指出,千年发展目标与中国国家发展目标的同步机制,为创造、动员和分配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倡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很多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组织联系密切的专家在政府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专家在中国国家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将千年发展目标的任务融入其中。国家规划过程在中国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产生和配置机制。千年发展目标或是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旦被纳入到规划,就将能够获得财政和非财政资源来支持这些目标的实现。

报告认为,中国的公共财政能力在实现千年目标中作用明显。1994年,中国开始启动财政系统改革,1994年至2003年间,公共财政收入的增长年率达到17.4%。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为16.1%,增强了中央政府建立亟需的社会福利制度的财政能力。在过去15年中,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成就是在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和扶贫上建立起全国性的制度体系,而公共财政能力的提升正是一系列福利体系建立的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