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政治基础和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 2015-11-19 14:45:16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张琦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政治基础 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扶贫攻坚时提出了“精准扶贫”,强调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并指出“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帮扶”。2015年又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针对“十三五”规划提出“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做到发展与扶贫、整体推进与扶贫到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李克强强调“要通过区域整体开发,创造有利于“造血式”扶贫的大环境,使贫困群众有更多公平的发展机会,推动精准扶贫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与此同时,“要坚持把集中连片地区作为主战场,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贫困地区自身奋斗相结合,汇聚强大力量,努力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同心打赢这场硬仗”。汪洋副总理,多次深入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考察和调研,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战略推进进行了总体部署,先后提出“要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坚定不移地将扶贫开发推向深入”、“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要在深化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扶贫成效。要全面准确把握贫困状况,对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度等心中有数,做到扶贫对象更加精准。要根据不同资源环境、不同贫困类型、不同市场条件,用科学的理念、动态的方法,不断调整完善扶贫思路,提高工作针对性,做到扶贫思路更加精准。要‘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实施差异化扶持,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做到扶贫措施更加精准。要根据扶贫实绩,强化贫困县考核,完善贫困退出机制,实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做到扶贫管理更加精准”等等。

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具有重大意义。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六大扶贫机制的核心。精准扶贫机制在保持扶贫大方针基础上,不断积极探索贫困对象的建档立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既全面扶持又因户施策,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突出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基础上,将贫困地区扶持与到村到户相结合,统筹扶贫片区规划,通过区域发展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因此,精准扶贫是确保我国2020扶贫脱贫目标和任务实现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严格要求,精准不精准,关系着扶贫脱贫的真实性。即真扶贫和扶真贫,不仅是对扶贫脱贫工作的检验,也是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检验。首先,实施精准扶贫是贯彻落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扶贫开发新思想新战略新部署的必然要求,是科学扶贫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的有效途径。其次,实施精准扶贫是完善扶贫开发治理体系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扶贫开发治理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消除贫困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前提,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精准扶贫要求扶贫开发治理体系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贫困人口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公平社会环境的营造,保证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第三,实施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阶段扶贫开发转型的需要。2013年经济新常态将给整个经济运行体系和状态带来重大变化,也会给扶贫开发带来新挑战和新考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将会相应地降低减贫效应,给每年减贫1000万任务带来新难度和压力。新常态预示着扶贫开发和减贫的动力机制发生新变化,与此同时,新常态使减贫脱贫的路径和方式发生新变化,不仅是农户的收入来源发生变化,也使得贫困地区农民就业方式发生新变化,新常态可能会带来扶贫脱贫资金的新压力。第四,实施精准扶贫也是适应贫困人口特征变化的需要,是扶贫开发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发展、农村空心化以及老龄化导致了农村扶贫脱贫的艰难性,只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才能获得真正的效果。

(作者:张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