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金融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389.53亿元,增长13.1%。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777.75亿元,增长6.4%。全年新增存款1462.02亿元,其中,新增单位存款635.14亿元,新增个人存款270.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223.42亿元,增长11.3%。全年新增贷款2338.04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298.81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221.28亿元,新增融资租赁549.16亿元。
金融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全市融资租赁法人机构288家,注册资本金1083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73家,累计向中小企业和三农发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达到100家,在保余额近200亿元。争取国家外管局支持,批准中新生态城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金城银行成为国内首批民营银行试点,意愿结汇、境外投资基金、期货保税交割、动产权属登记等创新业务扎实推进。
证券交易规模持续扩张。年末全市境内上市股票42只。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25400.20亿元,增长52.1%。其中,股票交易额15573.26亿元,增长50.1%;债券交易额299.23亿元,下降35.6%;基金交易额675.95亿元,增长61.8%。年末证券账户开户300.57万户,增长5.0%。全年期货市场成交量7906.51万手,增长26.8%;成交额82920.43亿元,增长20.8%。
保险市场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总公司6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各类保险分公司51家,各类保险支公司、营业部、营销服务部和专属机构564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118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17.75亿元,增长14.8%。其中,财产险收入108.87亿元,增长6.5%;人身险收入208.88亿元,增长19.7%。全年赔款和给付104.39亿元,增长2.3%。其中,财产险赔付59.91亿元,增长1.6%;人身险赔付44.47亿元,增长3.4%。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稳步回升。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39.12亿美元,增长4.2%。其中,进口813.16亿美元,增长2.3%;出口525.97亿美元,增长7.3%,比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29.31亿美元,增长11.2%;加工贸易出口259.40亿美元,增长3.6%;租赁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等新型贸易方式出口分别增长25.5%和50.3%。全年机电产品出口358.3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68.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9.4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37.9%。对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0.0%、4.6%和0.5%;新兴市场中,对澳大利亚、东盟、南非出口分别增长17.4%、13.0%和11.8%。
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为金融、贸易等领域制度创新和开发开放带来新的机遇。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74家,合同外资额228.20亿美元,增长10.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88.67亿美元,增长12.1%。其中,制造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3.29亿美元,增长15.6%;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2.89亿美元,增长8.6%,占全市的54.5%。全年实际利用内资3600.32亿元,增长15.4%。
服务外包快速增长。全年服务外包合同额28.2亿美元,增长18.7%;执行额23.0亿美元,增长29.8%,其中,离岸执行额13.0亿美元,增长39.0%。
对外合作交流稳步推进。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8.03亿美元,增长40.2%,全年完成营业额40.32亿美元,增长28.9%。对外承包工程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13万人;劳务合作年末在外劳动0.21万人。
对口支援扎实推进。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甘肃、重庆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年累计投入支援帮扶资金7.50亿元,落实项目227个。启动丹江口库区上游地区对口协作。
八、京津冀协同发展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与北京市、河北省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实施了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领域率先突破项目,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作顺利推进,“1+11”产业承接平台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由京津城际、津秦高铁和一批高速公路构成的交通网络,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实现了京津冀通关一体化。
全年引进北京与河北项目1307个,在津投资1493.36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1.5%;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34.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京津城际列车客运量2807.1万人,增长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