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全文)

发布时间: 2015-04-13 12:54:40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农业部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草甸土 风沙土 暗棕壤 赤红壤 耕地地力 黄绵土 白浆土

  (五)长江中下游区。该区位于淮河—伏牛山以南、福州—英德—梧州以北、鄂西山地—雪峰山以东,总耕地面积3.30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1%。

  评价为一至二等的耕地面积为0.39亿亩,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和江汉平原,以性状良好的潴育型水稻土为主,没有明显障碍因素。评价为三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2.07亿亩,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平原丘陵区和江南丘陵山地农林区,其次为豫皖鄂平原山地农林区和长江中游平原区,以水稻土、红壤、潮土、黄褐土、黄棕壤、石灰(岩)土为主,有一定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土壤微酸、质地粘重,增产潜力较大。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84亿亩,主要分布在江南丘陵山地农林区、长江中游平原区和浙闽丘陵山地区,以石灰(岩)土、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土壤质地粘重、酸性较强、土壤养分贫瘠、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

  (六)西南区。该区位于秦岭以南,百色—新平—盈江以北,宜昌—溆浦以西,川西高原以东,包括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西川和云南大部、贵州全部、湖北和湖南西部以及广西北部,总耕地面积2.9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0%。

  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0.62亿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农林区,以性状良好、养分含量高的水稻土为主,没有明显障碍因素。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1.52亿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农林区和黔桂高原山地区,以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为主,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层薄、砾石含量多、水土流失严重,这部分耕地分布零散且耕作不便。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78亿亩,主要分布在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以高山区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等石灰(岩)土及性质恶劣的水稻土为主,这部分耕地海拔高、气温低、季节性干旱严重,且土壤养分瘠薄,缺乏灌溉条件,大多仅能种植一季作物。

  (七)华南区。该区位于福州—大埔—英德—百色—新平—盈江以南,包括福建东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和云南南部,总耕地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2%。

  评价为一等的耕地面积为0.07亿亩,主要分布在粤西桂南农林区和闽南粤中地区,以性状良好的潴育型水稻土和土体深厚的砖红壤、赤红壤为主,没有明显障碍因素。评价为二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75亿亩,主要分布在粤西桂南农林区、闽南粤中农林水产区和琼雷及南海诸岛农林区,以水稻土、赤红壤、砖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为主,土壤质地粘重、水土流失严重,这部分耕地土壤熟化度低,供肥性能较差。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50亿亩,主要集中在滇南农林区,以石灰(岩)土、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为主,土壤存在“粘、酸、瘦、薄”等障碍因素,耕性较差。

  (八)甘新区。该区位于包头—盐池—天祝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中北部及内蒙古西部,总耕地面积0.9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1%。

  评价为一至四等的耕地面积为0.38亿亩,主要分布在南疆农牧区和蒙宁甘农牧区,有良好稳定的灌溉水源和充足的光热,以灌漠土、灌淤土、草甸土为主,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评价为五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17亿亩,主要分布在蒙宁甘农牧区,以具有一定灌溉条件的草甸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棕漠土为主,耕地中没有明显障碍因素,但这部分耕地水利设施不配套,生产力水平不高。评价为七至八等的耕地面积为0.32亿亩,主要分布在北疆农林牧区,以草甸土、潮土、灰漠土、灰棕漠土为主,这部分耕地土壤荒漠化严重、有效灌溉程度低、土壤养分贫瘠、生产力水平较低。评价为九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06亿亩,主要分布在蒙宁甘农牧区和北疆农林牧区,以潮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风沙土为主,这部分耕地水资源缺乏、灌溉条件差,养分含量低、盐分含量高,沙化、荒漠化严重。

  (九)青藏区。该区包括西藏、青海大部、甘肃甘南及天祝、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总耕地面积0.1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0.7%。

  评价为一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02亿亩,主要分布在川藏林农牧区,以亚高山草甸土、冷棕钙土为主,海拔低、水热条件好,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应兴修水利、发展灌溉,严格控制坡地耕垦。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11亿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牧区,以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草原土、高山荒漠草原土、高山漠土为主,这部分耕地海拔高、气候干燥、气温低,且土层较薄、土壤养分贫瘠,耕地生产能力较低。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供

   上一页   1   2   3   4   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