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日发布了2014《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汇集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数据以及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些社会经济背景数据。
反映人口营养状况的指标包括生长迟缓(按年龄的身高不足)、低体重(按年龄的体重不足)和消瘦(按身高的体重不足)的患病率等。证据表明,生命最初的1,000天是儿童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营养不良将对儿童生存和发展造成深远影响,这些影响通常不可逆转、无法弥补,会影响到儿童在校学习的能力和成年后的生产力。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促使儿童低体重和消瘦的患病率显著下降,但是儿童生长迟缓问题依然存在。中国生长迟缓儿童人数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占全球生长迟缓儿童总数的6.5%。201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监测数据显示,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高达20.3%。较长一段时期内喂养不当、疾病与感染防治不足,是导致生长迟缓的原因。
在中国,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铁和维生素A缺乏仍然十分常见。饮食中铁和其他维生素含量不足以及其他影响铁吸收的因素会导致贫血症。在1998至2005年间,中国儿童的贫血率在17%–23% 之间浮动,整个时间段来看几乎没有下降。2000年对5岁以下儿童开展的一项全国调查发现,全国维生素A缺乏率(维生素A的血清浓度不及20μg/dL)为12%,城市地区为5%,农村地区为15%。
此外,中国在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方面依然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中国0–6个月龄儿童纯母乳喂养率为28%,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6%和30%。
母乳喂养对儿童的生存、健康、营养和发育有着深远影响。母乳提供了婴儿在前6个月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母乳中有来自母亲的抗体,可以帮助抵抗疾病。而配方奶喂养婴儿花费很高,并且营养成分不及母乳。配方奶喂养使儿童面临感染、污染等危险,并增加成年后患某些慢性疾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婴儿出生后前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不添加其他辅助食品。6个月后,应添加其他辅助食品,并继续母乳养到孩子两岁。
199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63(按年龄的体重不足)的患病率为13.7%(城市地区为5.3%,农村地区为16.5%)。1990–201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的患病率大幅下降至3.6%,城市地区降至1.3%,农村地区降至4.3%。贫困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仍较高,达到8%。低体重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测量的。
2010年,生长迟缓(按年龄的身高不足)的患病率从1990年的33.1%降至9.9%。城市儿童生长迟缓的患病率由1990年的11.4%降至2010年的3.4%,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的患病率由1990年的40.3%降至2010年的12.1%。在贫困农村地区,生长迟缓的患病率仍相对较高,为20.3%。生长迟缓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