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城市现代化研究》。报告对后现代化理论与城市现代化进行了阐释。
报告称,后现代化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80年代。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三种新现象:(1)经济发展从工业化转入非工业化,工业经济比例持续下降,服务经济比例持续上升;(2)社会发展从城市化转入非城市化(或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郊区和乡镇迁移;(3)环境保护运动兴起,后现代文化蔓延。显然,经典现代化理论不能解释这些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纷纷探索发达工业国家的未来发展,未来学和后现代化理论引起广泛关注。
后现代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关于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化研究的一个思想集合。德国慕尼黑大学贝克教授认为后现代化是“第二次启蒙”。后现代化理论主要有三个来源:对经典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批判性重构(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后工业社会的未来学展望、后物质主义和后现代文化的实证研究等。
后现代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是后现代化。
事实上,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后现代化理论阐述的思想和现象,最先主要出现在城市,然后扩散到农村。所以,后现代化理论完全适用于城市现代化。
如果参照后现代化理论,城市现代化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城市现代化是从前工业社会城市向工业社会的城市的转变,第二阶段的城市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的城市向后工业社会的城市的转变,这种转变发生在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居民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