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文

2014年04月03日13: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信息公开 科普日 公开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 年度报告 气象科普 气象部门 条例 两会 三公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编制。本报告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或减免费用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复议及提起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六个方面。

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本报告的电子版可以在中国气象局网站(www.cma.gov.cn)上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中国气象局办公室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编:100081;联系电话: 010-68407251)。

一、概述

2013年,中国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着力推进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全力做好防灾减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气象服务,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各项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按照《条例》要求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气象局印发了《气象部门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及分工》,加强了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同时,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流程,强化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抓好新闻发布和媒体互动,完善信息公开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2013年,中国气象局在政府信息工作中,主动公开更加及时,依申请公开更加规范,回应群众关心关切更加迅速有效。作为中国气象局政府信息公开重要平台的中国气象局网站,其“信息公开”栏目在2013年度电子政务理事会组织的“政府网站精品栏目”评选活动中获得“政府网站精品栏目”奖。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中国气象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包括:机构职能、法规标准、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突发气象灾害事件处置、行政审批事项、人事管理、重大项目执行、招标采购、部门预算、“三公”经费、工作动态等行政信息,以及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公众气象服务信息。

(二)公开形式

1.互联网气象网站。中国气象局主办的信息发布网站主要包括中国气象局网站(www.cma.gov.cn)和中国天气网(www.weather.com.cn)。中国气象局网站主要发布政务信息,全年发布网站专题170个、访谈57个、新闻发布会现场直播17期,累计发布文稿11.9万篇;页面浏览量约为2646万页,月均浏览量达221万页。中国天气网主要发布气象服务信息,全年发布专题178个、专家访谈175期,原创资讯1.1万余篇,日均浏览量稳定在1200万页;新增空间天气频道和交通气象频道,增加发布天气指数、高速公路路段和机场天气信息。

气象网站紧密围绕公共气象服务,做好信息发布工作。针对2013年全国“两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神州十号发射、风云三号卫星发射、北京园博会、全运会、青海环湖赛等重大活动,认真制定气象保障服务信息发布方案,及时发布相关气象信息和服务指南;针对重大天气过程或自然灾害,如南方持续高温天气、东北暴雨洪涝、四川雅安地震等,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广泛传播科学防灾减灾知识,积极主动为公众增信释疑,有效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综合效益。为了扩大政府信息的覆盖面,气象网站积极与国内多个主流网站开展合作。中国气象局网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政府网等合作开展领导专家访谈29次;中国政府网转载气象网站新闻1640篇,新华网转载气象网站新闻1903篇,人民网转载气象网站新闻1860篇。气象网站一贯高度重视与公众互动,认真回应公众留言。中国气象局网《公众留言》栏目共收到留言14291条,其中有效留言654条,留言处理率达100%。

2.新闻发布。中国气象局面向社会公众需求,召开新闻发布会12次,300余家境内外媒体到会报道,刊发稿件近600篇(次);省级以下气象部门共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集中采访活动约3600次,发布新闻通稿1万余篇,接待媒体记者采访26000余次,刊发气象新闻约84000篇(次);全年制作国家级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48319档,每日首播节目143档,首播节目量约2053小时,发布各类预警预报信息4977次,重大天气事件直播连线216档,与2012年相比均有提升。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农业气象》提供农业专项预报,全年制作节目2034档。与农业部、农业大学合作专题节目《三农新气象》正式开播。

3.传统新闻媒体。中国气象局主管的传统新闻媒体主要有中国气象报和中国气象频道。中国气象报持续报道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及时报道中国气象局的重大决策部署,权威发布气象现代化建设、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气象为农服务、汛期气象服务保障、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动态;组织开展“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采访活动;针对社会关注的气象话题,强化科普宣传,传播气象防灾避险知识。中国气象频道秉承“防灾减灾、服务大众”的宗旨,认真做好预警信息发布、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等工作,现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314个地级以上城市落地,覆盖数字电视用户逾8400万户,针对台风、高温、雅安地震等重大事件完成特别报道380期,独立制作的新闻在央视播出96条。

4.图书出版。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全年组织出版气象科普读物110余种,总印数近100万册。针对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出版了《北京气象灾害防护指南》单页(全套16种)、《气象科普宣传单页——气象防灾减灾系列》(全套16种)、《百姓气象灾害应急避险手册》(修订版)、《工地气象灾害避险指南》等;针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出版了引进版权的《全球变暖(第四版)》以及《气候变化地球会改变什么?》等,组织出版科普画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2013》(中英2种文本及口袋本);针对社会关注热点,出版了《探秘PM2.5》、《“轻松知气象”科普丛书》(2种)、《气象科普宣传单页——气象基础知识系列、气象预报预测系列、气象防灾减灾系列》(32种)等;针对小学生科普,出版了《小学生植物观察》、《小学生自然现象观察》、《小学生动物观察》等科普读物。

5.新媒体。气象部门高度重视利用新媒体做好政府信息的权威发布,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在社会网络媒体上共开设官方微博(信)700余个,发布气象新闻信息257.5万余条,粉丝量累计达1339.4万人次。中国气象频道客户端覆盖用户超过5500万,3G手机客户端预装量突破8800万,移动互联网站(WAP)日均浏览量600万,峰值时超过1000万。

6.气象科普。印发了《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年)任务分解通知》,加强了气象科普工作的组织。在中国科普馆设置气象科普专题展区,在河北武安、安徽芜湖、山东泰山、重庆云阳组织建设4所基层气象科普场馆,全国各级气象站累计接待公众参观106.66万人次;全国建立校园气象站806个,全年参加校园气象科普活动达26.7万人次。各级气象部门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技周、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2275次科普活动,邀请专家5153人次,参与公众达240万人次;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组织10余所高校的2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全国31个省区市的偏远山区、基层乡镇和学校、大型厂矿企业、城镇社区,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组织开展了“流动气象科普万里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校园气象站科普活动、“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等多项专题科普活动。气象影视中心摄制完成科教专题节目178集,利用在大学、图书馆在线播放系统推广生态、环境、人文等纪录片总长度约2000分钟,全年通过合作媒体播出含科普内容的气象节目2000余期。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年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7件。其中,按申请内容全部公开的4件,部分公开的2件,不公开的1件。不公开的主要原因是信息著作权不属于中国气象局。

四、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或减免费用情况

本年度无因依申请公开信息而收取或减免费用的情况。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本年度中国气象局办理了2件因政府信息公开而引起的行政复议案件。截止年底全部办结,均为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3年,中国气象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信息公开的时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公开内容还需进一步拓展,公开渠道和公开形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2014年,中国气象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组织做好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进一步丰富信息公开内容。及时发布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认真做好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推进中国气象局和各省(区、市)气象局重大决策事项以及制定的政策、文件公开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二是深化办事信息公开。组织和监督各级气象部门做好行政审批事项信息的公开,特别是要做好行政许可办理情况的信息公开。三是加强公开渠道建设。完善气象部门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功能,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的作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努力完善政务服务。四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充分运用新闻发布会、热点访谈等形式,及时发布政府信息,全面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高度重视依申请公开,密切关注公众对气象部门政府信息的公开申请,依法依规及时进行答复。(据气象局网站)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