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7日15:5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府诚信建设 城市综合体 保税港区 科学发展观 节水型社会建设 补偿比例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债务 政府投资项目

围绕实现今年总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培植十大产业集群。总的目标是,用3—5年的时间,形成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万亿级规模,即:每个产业都有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每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十大产业集群总体规模超过万亿元,推动德州实体经济总量翻番、财政贡献能力倍增。

继续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行业龙头、领军企业和重大配套项目。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港台等重点区域,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精心举办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紧盯央企、强企、上市公司,加快引进央企国资、优质民资、高端外资,抓好美国科泰克、奥特莱斯、广药集团等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争取尽快落地。力争全年引进落地过10亿元项目中心城区20个以上、每个县(市)5个以上。

倾力培植产业龙头。坚持分类指导、综合施策,确保有基础、成规模的支撑性企业加速升级扩张,有潜力、劲头足的成长型企业快速膨胀。全面落实60家骨干企业和55家科技成长型企业培植计划,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3家。大力促进装备升级改造,实施388个工业重点项目。抓好企业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加强企业家培训。同时,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完善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新增“四上”企业1700家,推动创业创新创优群体快速膨胀。

加快打造产业基地。搞好十大产业集群研究分析,立足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园区,抓好基地规划,推动企业集中布局、要素集中投放,迅速扩大规模,形成集聚效应。中心城区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加快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专业园区,科学布局商贸科技金融、文化体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组团。各县(市、区)根据自身条件,重点规划建设2—3处规模大、聚集度高的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台湾科学园、上海张江高科示范园、上海浦发科技创新产业园、北京中关村(齐河)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外经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积极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加快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园区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外向型企业建立保税仓库,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搞好省级开发区发展定位,抓好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依托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支持禹城、齐河、临邑建立产业协作区。争取禹城高新区晋升国家高新区、齐河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

全面强化科技金融保障。把科技金融的融汇创新作为产业集群扩容升级的主引擎。加快应用技术研究院规划建设,搭建高端创新公共研发平台。整合科技资源,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每个县(市、区)建成1处科技创新创业园、1处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规划建设金融商务区,提升资本交易大会规格层次,加快集聚各类金融资源,建设鲁冀边界区域性金融中心。新设立金融机构60家以上,其中引进商业银行3家以上,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继续整治金融生态环境,不良贷款率降到3%以下。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步伐,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85亿元,直接融资220亿元,满足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二)坚定不移地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省“一圈一带”发展规划赋予德州的功能定位,也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大的城市构架是“一心四极”,当前主攻方向是中心城区。综合研究论证,中心城区的建设思路是“优化布局、提升功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服务民生、改善环境,量入为出、积极作为”。总的任务安排是,以生态科技城、外滩商务带等重点片区为支撑,以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载体,坚持以市场运作和政府投资相结合、以市场运作为主的原则,今年计划实施6大类70余项建设项目,概算投资约170亿元。

以大规划引领建设。继续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有序融合老城、新城、生态科技城三个组团,加快老城改造、新城提质、生态科技城提速,推动德陵一体化发展。科学编制产业园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绿地水系、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抓紧完成高铁商务区、外滩商务带、城隍庙片区控制性规划,完善老工业区、老商业区、老居住区改造提升规划。加强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明确规划条件,严格技术标准,强化景观设计,优化城市色彩,确保每一个建设项目都符合城市发展要求。

以大片区支撑全局。坚持以大片区拉动大建设、以大产业充实大平台,着力规划建设生态科技城、外滩商务带和南部生态片区三大支撑点,打造城市的标志性区域。生态科技城,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京沪高铁、石济客运专线为轴线,西起减河、东至东外环、北至北外环、南至南外环,有机整合高铁新区、项目东区和马颊河生态岛,建成科技创新先行区、现代产业聚集区、对外开放引领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科学发展新的增长极。空间布局上分为“一核、两区、多园”,包括十大功能板块。“一核”,重点以高铁站为核心,打造东西两大高铁广场,建设高端商务区,规划布局科技创新、商业服务、研发总部、金融投资四大板块。“两区”,建设减河、马颊河生态岛两大生态功能区,充分发挥河流水系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布局优质教育、生态居住、医疗养老、旅游度假四大板块。“多园”,包括高铁新区产业园区、项目东区和抬头寺部分区域,重点布局新型工业和现代物流两大板块,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园。德州外滩商务带,南起新河路、北至大学路,全长4.7公里,依托岔河水系,加快万达广场、唐人中心两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启动周边片区总体改善升级,高标准实施滨河路景观绿化,设计建设中央公园,有机串联长河公园景区,把岔河两岸打造成现代都市滨河商务休闲带。南部生态片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文化动漫、生态旅游、都市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华嬉园和市动植物园建设进度,做好太阳湖景区前期工作。今后逐步向东延展至仙人湖、丁东水库“两湖”水系,与马颊河生态岛连为一体,形成城市南部生态屏障。

以大工程提升功能。重点实施道路街巷、公共设施、城市综合体和大社区等六大类工程。完成“两河四岸”道路后续工程建设,全线贯通大外环,新建改造三八西路、崇德九大道等主干道路,改造提升57条背街小巷。完成高铁综合客运站主体工程,启动汽车北站、快速客运站建设。新建改造供热、供水、供气、排水管网72公里,第四净水厂、高铁新区西区污水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等工程建成启用。加快推进中商产业智慧总部基地、芭蕾雨奥特莱斯商务综合体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抓紧在生态科技城打造一批辐射力强、业态先进的商务组团。完成袁桥、项目东区南部和北部3个大社区建设,加快沙王、林庄等大社区建设进度,启动邹李等16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三无”小区改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以大整治改善环境。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四大工程,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实施治堵保畅工程,深入开展“平安行?你我他”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活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实施治违打非工程,拆除违章建筑,规范建设行为。实施治脏清污工程,清理垃圾、裸土、污水,美化城市环境。实施治乱塑景工程,集中整治重点路口、偏僻街区、老旧小区、低端市场,加快城隍庙市场搬迁;高标准、大力度整治城市出入口,打造靓丽整洁、畅通有序的城市迎宾通道。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必须整合资源、统筹推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整建制粮食高产和玉米千亩吨粮创建,深入实施高产创建以奖代补支持政策,确保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整合土地整理、小农水建设等政策性资金,集中连片抓好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万亩,新发展家庭农场150个、农民合作社500家。加快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挥供销社基层网络优势,围绕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等特色产业,新建优质安全蔬菜产业园区20个,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家以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仓储物流产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促进农民职业化,加快培养新型农业从业队伍。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步推进,优化村庄布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两区同建”将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城镇化融资试点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先安排城中村、城边村和乡镇驻地,开工建设农村社区40个,续建158个,打造精品社区30个,入住10万户;每个县(市、区)建成3—5处万亩以上的大型现代农业园区,每个乡镇建成2处5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园区。用足用好国家支农政策,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农村道路、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全面提升城镇承载能力。着力做大做强县城,争取陵县撤县设区,引导武城、平原、宁津加速融入中心城区,支持其他县城扩容提质。按照特色小城市的标准,积极推动扩权强镇,加快15个示范镇建设,搞好工业、商贸、居住功能分区,打造县域次中心。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户籍制度和社会管理改革,逐步实现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

科学搭建城乡路网框架。按照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要求,加快推进德商高速、石济客运专线和济齐黄河大桥建设,确保济乐高速、德大铁路、邯济铁路竣工运营,做好聊城—德州—黄骅铁路、济乐高速临邑连接线前期工作,打通德州市与外围大城市、大港口、大机场的快捷通道。加快推进S318改建工程,争取S101改线和德商、京台、京沪高速连接线项目列入省级规划,完善提升中心城区到县城快速交通联系,形成市与县1小时交通圈。抓住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的机遇,继续调整优化乡村路网体系,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提高县城与乡镇之间的畅通能力,尽快建成外通内畅、贯穿城乡的现代交通体系。

(四)坚定不移地构建宜居宜业生态德州。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舒适优美,让德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继续推进城乡大绿化、大水网建设。抓好沿河绿道、生态廊道、环城绿带、农田林网建设,全年新植树木3000万株、造林25万亩,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35%。巩固中心城区“创城”成果,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加快主干道路、公共绿地、街头绿地、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改造提升大型公园绿地20处,完成城区道路绿化50万平方米,形成绿带环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的绿色德州。按照水系贯通、并连成网、循环流动、水清岸绿的目标,加快南水北调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灌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完善“治用保”防控体系,抓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运营,实施“千亩湿地行动”,确保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实现海河迎查夺冠目标。严格水资源管理,保护城乡饮用水源,推进水循环利用,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

坚决治理大气污染。强力实施蓝天行动计划,推进大气污染点源达标工程建设,抓好华能德州电厂、恒源石化、中联大坝、凯元热电等重点燃煤企业脱硫脱硝设施改造,实施小机组燃煤锅炉脱硫再提高工程。持续开展工地扬尘、汽车尾气、餐饮油烟等综合整治,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加强PM2.5监测治理,切实减少灰霾污染,努力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

扎实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严禁新上不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科技提效工程和重点用能企业分级管理,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严查违法违规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综合利用,开展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幸福德州建设。继续加大民生投入,落实惠民政策,在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交通、市政、居住、弱势群体救助等领域,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年度民生实事,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市人民切身感受到民生在改善、福利在增加。

均衡化发展社会事业。立足于解决公共资源配置城乡不平衡、中心城区东西部不协调两大矛盾,乡村以增加供给总量为主,城市以优化布局结构为主。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0所、幼儿园100所,新增中小学学位3万个,优先补充乡村教师力量,提高师资水平。城区采取新建扩建、提升改造、整体搬迁、引进名校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缓解人口密集区入学难、班额大问题;抓好德州高级师范学校、明诚学校建设和实验中学扩建。全面落实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任务,推进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和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实施医联体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新门诊楼建设,规划建设东部医疗城,促进医疗资源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推动卫生信息化、重点学科建设上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服务设施,组织文化惠民活动,实施文保工程和运河保护与展示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参赛省23届运动会。

广覆盖完善社保体系。加强就业创业培训,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开工建设市人力资源市场,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加大各类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轨,基本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员全覆盖。不断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水平,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4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年提高200元,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4000元、3000元。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造养老床位9000张。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发展社区康复机构。推动公租房、廉租房并轨,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6288套,缓解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深层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开工建设市群众来访中心,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防控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严格全过程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依法保障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权益,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档案、史志等工作。

(六)坚定不移地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努力建设听民声、顺民意的政府。坚持开门决策,多方汇集民智,重大决策前深入调查研究,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事项,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论证、群众听证、媒体公开讨论,真正使政府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基础上。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接地气,办实事,解难题。大力提升“12345”市民热线服务效能,提高问题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定期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系统梳理,专题研究,拿出办法,妥善解决。

努力建设服务优、效能高的政府。进一步压减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对已取消下放的,加大督查力度,防止反弹;全面清理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坚决整治高收费、乱收费;规范中介机构,推行中介服务市场化,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

努力建设讲规则、守诚信的政府。完善规章制度,严格依法行政,重大决策、重要文件、重要合同要进行集体研究、合法性审查,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处罚事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硬约束,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投资评审和绩效管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运行监管,做到阳光操作、公平公正。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源头规范,完善预警机制和动态监控办法,防止出现系统性、区域性政府债务风险。抓好政府诚信建设,以政府诚信带动全社会诚信。

努力建设重监督、严自律的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以及媒体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深入实施廉政效能管理工程,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防控廉政风险,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坚决反对“四风”,厉行勤俭节约,压缩“三公”经费,严控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以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各位代表!我们的所有工作、所有努力、所有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自豪、更有尊严。德州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中共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