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把枣庄打造成为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关键是要调整偏重的产业结构,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崛起。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绝非一日之功,必须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着力推动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市”,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打好工业转型振兴攻坚战,实现工业经济的华丽转身。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育壮大煤化工、煤电能源、机械机床3个千亿产业板块,新型建材、橡胶塑料、纺织服装、食品加工4个500亿产业板块,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信息和节能环保5个百亿产业板块;重点培育枣矿集团千亿企业集团,联想化工、盛隆、鲁化、泉兴等10个百亿企业集团,华电十电、华润纸业等10个50亿企业集团,形成多业支撑、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大市场化重组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巩固水泥产业整合重组成果,发挥中联水泥集团运营总部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与山能集团的合作,加快八一丰源轮胎二期项目建设,年内形成1000万条子午线轮胎生产能力。引导鲁南机床、威达重工等龙头企业对外联合、对内重组,促进机床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联想烯烃、薛城能源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烯烃、炭黑、针状焦等下游产品,提高煤化工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技术革新、工艺升级、产品换代。抓好50个技改重点项目,力争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继续推进锂电自行车、锂电正极材料、锂电隔膜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锂电产业整体实力。扶持润恒光能等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推进500兆瓦光伏二期等项目建设,促进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抓好华润三九医药、威智医药、康力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打造国内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加快推进鲁南装备制造、中科蓝天地源热泵等项目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份额。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推进煤化工、机床、锂电等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采取项目外包、人才租赁等柔性方式引进专业人才,为产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强化环保、能耗、土地和矿产开发等指标约束,推行等量置换、减量置换,严格限制新增过剩产能。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和资源环境保护税费制度,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年内淘汰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年产1万吨以下废纸制浆生产线和15年以上染整设备等落后产能。2015年底前全面关闭30万吨以下小煤矿和小石膏矿。
(二)加快服务业高端化。坚持龙头带动、品牌引领,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加快台儿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建设,丰富古城文化业态,依托非遗博览园、版权贸易基地等平台,吸引更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创意人才聚集。抓好中兴矿山公园、石榴文化博览园和聚艺谷等文化创意园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按照“一园三镇五点”的思路,全域化布局乡村旅游。以环中心城区绿道为纽带,将沿线景点串珠成链,科学布局休闲驿站、农家乐等要素,打造环城森林公园。以滨湖镇、榴园镇、北庄镇为重点,打造生态旅游特色镇。以台儿庄古城、微山湖古镇、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为节点,提升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营销水平,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以民俗文化、观光采摘、娱乐健身、休闲养生为内容,着力培育“运河人家”“榴园人家”“山乡人家”“湿地渔家”等品牌,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快鲁南铁水联运、贵诚物流、德合物流等项目建设,发展临港物流、仓储物流、冷链物流,努力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加快国际机床市场、汽车文化贸易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抓好跨采中心枣庄分中心、泰国世博城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核心商圈。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商业街区,整治规范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引进一批高端百货、品牌连锁店,优化城区商业网点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老年康复保健中心、健康体检中心、老年公寓等服务机构,促进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紧跟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步伐,以云计算、物联网、4G网络为支撑,加快“智慧枣庄”建设。着力培育台儿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鲁南信息产业园,做大同诚卡、鲁南之家等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化办好年博会、机床产业博览会、锂电产业博览会等节会活动,带动会展交易和社会消费。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抓好石榴、马铃薯等10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培育祥和乳业、春藤食品等10大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以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广“市场+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重点扶持杏花村市场、豆制品基地等10大农产品交易市场,规范提升100家农社对接直销店。抓好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土壤改良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广现代种业、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和农机化生产。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新认证“三品一标”30个以上。推广标准化生产,抓好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项目建设,构建全过程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认真落实“四补一保”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岩马水库除险加固,继续推进庄里水库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升粮食、蔬菜生产能力,确保全市人均占有千斤粮、一吨菜。
(四)加快对外开放。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开展产业招商、定点招商、登门招商,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发挥骨干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借力发展。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创新园区投入方式,强化基础设施配套,为项目落地提供支撑。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培育一批配套程度高、专业协作好、特色鲜明的高端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健全以亩均投入、亩均产出、亩均税收、亩均就业人数为导向的项目考核、退出机制,促进园区“腾笼换鸟”“二次开发”。支持枣庄高新区、滕州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园区。加大利用外资和招商考核力度,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境外融资,把引资、引智、引技有机结合,拓展利用外资领域。注重以外资促外贸,加快培育出口导向型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机床、机电、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外贸出口基地。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发资源、开拓市场。巩固深化台湾·山东经贸文化周招商成果,依托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
五、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必须以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突出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功能完善、城乡统筹,科学、有序、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全域城镇化战略,编制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切实做到“四级全覆盖、城乡一张图”。突出地域特色,创新规划理念,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住枣庄的发展印记。加强规划协同,搞好城镇规划与土地规划的衔接,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乡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工程质量监管,促进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实行市级统筹、属地负责、重心下移,建立大城管格局和长效监督考评机制,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和区(市)城区建设。围绕增强大新城的承接、辐射和带动功能,重点抓好实验小学、实验高中二期、职业中专等教育设施建设,市妇保院新院、市立医院新院等医疗设施建设,文体中心、图书大厦等文体设施建设,双子座、枣矿城等商住设施建设,东西绿轴、蟠龙河湿地等生态景观设施建设。围绕提升区(市)城区人居环境,建设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绿色生态小区,大力推进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公交泊站、公共停车场、自行车道及步行道等设施,科学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多建为民利民的“贴心工程”“良心工程”,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基础支撑体系,让枣庄变得更加宜居。
(三)统筹推进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引导小城镇特色化发展。对示范镇赋予更多的权限、给予更多的支持,加快示范镇建设发展。每个示范镇争取建设一处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一座垃圾中转站、一个集贸市场、一处公园绿地、一条特色街区、一个示范社区、一个支柱产业。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优先解决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人口落户问题,加快实现社保、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有序开展空心村、城郊村治理,加大薄弱村、偏远村帮扶力度,抓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0个,改造农村危房1500户,让枣庄变得更加美丽。
(四)统筹推进生态枣庄建设。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环城绿道建设、城市绿化提升、荒山绿化、石榴园扩建、东沙河综合整治等创森重点工程,抓好城区裸露土地覆绿和建筑立体绿化。年内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3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和40%以上,力争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力争2015年创建成功。严格控制露天矿山开采,加大矿山地质环境和破损山体治理修复力度,建设绿色矿山。探索建立节能量市场化交易机制,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完成重点企业脱硫脱硝治理任务。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稳步推进建成区锅炉“煤改气”,巩固治超治限成果,加快淘汰“黄标车”,努力在雾霾治理方面取得实效。健全“治、用、保”流域综合治污体系,抓好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坚决打赢迎淮核查攻坚战,持续改善流域水环境,让枣庄变得更加环保。
(五)统筹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抓好十大交通工程,建成启用客运换乘中心,启动枣鱼高速公路东延、高铁换乘枢纽建设和北留线改建,做好沂台线南延、滕薛线改建、万年闸复线船闸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沿运港口和航道升级改造,争取枣庄机场列入国家“十三五”专项规划;抓好中心城区道路建设改造,进一步优化城市公交网络,实现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全覆盖;继续抓好农村公路新建改造和养护管理,推进城市公交向镇村延伸,努力构建城乡互通、高速绕城、公铁水联运的综合交通网络,让枣庄变得更加通畅。
(六)统筹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活动,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领域,规范城区摆摊设点、车辆停放、户外广告设置。继续推进百个美丽乡村创建,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和改厨改厕,改善农村环境。完善“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市)处理”的运作模式,健全垃圾收集处理、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检查考核体系,上半年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争取2015年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让枣庄变得更加整洁。
(七)统筹推进城乡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力争尽快通过考核验收。着力抓好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加强“四德”教育,开设市民道德讲堂、道德模范宣传栏,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强化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惩治失信主体,增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榴花文艺奖评选,鼓励创办庄户剧团、社区艺术团。建好用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体育馆和城乡小型文体广场,合理布局一批电子阅报亭、公益广告栏,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公共绿地、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枣庄变得更加文明。
六、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政府将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用心办好百件惠民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农民离土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万人。今年,全市将购买1000个公益性岗位和1000个大学生见习岗位,帮助特困家庭、双零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鼓励创办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最高标准增至50元;城市低保提高到每人每月410元,农村低保提高到每人每年2455元;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230元和3100元;为80周岁以上享受低保的老年人增发高龄补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等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改造供热管网46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加快建设街头游园、城市林荫道路和林荫停车场,新建城区小绿地28万平方米;下决心对19个老旧小区和92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治,实施路面整修、绿化亮化、违建拆除和管网疏通。规范提升社区放心粮油店25家,新增便民快餐示范店20家、便民快餐网点60个。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建改建幼儿园21所、中小学校舍15万平方米、学生食堂50处;实施市特教学校迁建工程;新建40个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选派500名优秀医生进农村、入社区开展诊疗服务;免费为15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启动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中心和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新建改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处、农村幸福院60处,升级改造乡镇敬老院30处。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枣庄建设,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处置,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稳定基本生活品供应价格。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同时,推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知识产权、档案史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老龄、人防、地震、气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好改革攻坚战、实现群众新期盼,把枣庄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是对各级政府的重大考验。我们将牢记全市人民的重托,按照为民、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一)加快指导转变。各级政府要以脱胎换骨的勇气,切实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动力、发展途径、考核导向上实现新转变,坚决摒弃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增长方式和发展观,依靠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增创转型优势、增添发展活力。坚持“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分类考核”,引导各级政府按照主体功能区的理念,发挥优势、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改进和完善政绩评价体系,提高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以考核导向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践行群众路线。讲认真、重实效,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带着感情下基层,灶前床头访贫苦,掏心窝子办实事,把民生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畅通依法有序的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市长热线、市长信箱、政风行风热线等,多领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社情民意调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坚持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加快网上信访平台建设,有效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三)强化依法行政。推动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健全集体议事、专家咨询、公开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确保政府每一项重大决策都遵循法治的轨道、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实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以政府依法行政带动全社会知法守法。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利用政府公报、门户网站、发布会等形式,推进决策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拓宽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引导社会各界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四)恪守廉洁奉公。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防治腐败的要求贯穿深化改革全过程。突出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财政监管力度,确保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持续开展“百千百”民主评议和“庸懒散”专项治理,认真解决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带头执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标准,年内“三公”经费再压减5%以上,以廉政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改革发展任重道远,转型振兴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加快建设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努力谱写枣庄人民幸福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