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把稳增长牢牢抓在手上,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为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奠定更实基础。
大力增强内需拉动。一以贯之地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通过大规模招商引资、大规模上新创新、大规模发展民营经济,在提高项目质量、扩大优质投资上狠下功夫,同时把那些单纯扩大上游产能、加剧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项目剔除和替换出去,既保持健康增长的强劲动力,又不加剧新的结构性矛盾。按照上述思路,今年初步确定全市重大项目200个左右,总投资1700亿元左右。要建立强有力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和督促考核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更长时期、更高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重视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统一,工资性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相适应,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健全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构建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
着力强化要素支撑。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银企合作的制度建设,搭建更多承接信贷资金的优质载体,努力扩大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力争将我市存贷比尽快提高到全省平均水平。要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到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及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融资和挂牌交易,多渠道实施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的风险预警机制、政银协同的风险处置机制、汰劣保优的“防火墙”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企业。大力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坚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批而未用土地清理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和效率。
扎实提高财政经济质量。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入推进结构性减税,突出抓好“营改增”扩面试点,减轻企业和社会税收负担。坚持依法治税、科学治税、公平治税,确保税收增加真实反映经济增长的成果,不断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改革财政支持发展的方式,提高财源建设水平。建设性财政资金更多地采取“拨改贴”、“拨改投”、“拨改保”等方式,通过贷款贴息、投资参股、担保增信,充分放大导向和杠杆效应,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市级对财政拨款达到规定额度的投资发展类项目,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2014年试行公开市本级部门和“三公”经费预算,2015年公开市本级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
(三)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构建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紧紧围绕科研投入成果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好地发挥市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规划建设开放式创新中试基地,全面加强生物制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全市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孵化器和海外孵化器功能,大规模引进和转化国内外成熟的科研成果,提高区域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与一流研发机构的紧密型合作,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获取能力,积极承接和实施重要科技专项,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构建富有效率的创新模式和机制。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充分用好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这一特有平台,聚合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完善科技投资担保体系,构建创新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机对接的机制,支持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大批量挂牌入市,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资本化、产业化。按照市场化取向,改革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方式,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项目设立、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的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创新发展500强”的扶持,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和质量强市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发明奖励力度,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落到实处,切实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探索实行国际通用的人才机制和政策,建设好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社区,解决好高端人才关注的创业、居住和子女教育等问题。鼓励企业采取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措施,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大规模引进国外智力,走出一条高效便捷的创新之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与国外知名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培养大批市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为各类人才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环境。
(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遵循规律、增速提质,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坚持正确的城镇化方向。坚持从淄博实际出发,把建设提升城市组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集中力量发展壮大主城区,着力建设提升次城区和县城,切实优化“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特色、融合发展”的城镇化布局。以淄博新区建设为龙头,全面加快文化、商务、金融、水系、教育、医疗等重要功能区块的规划建设,大力培育高端服务业,确保三年成气候、五年大变样,充分彰显“新淄博·大都市”的气韵风貌。高水平构建城区间路网、绿色长廊和生态水系,切实增强主城区与次城区和县城在规划、建设、管理上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增强聚合产业、吸纳人口、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组团发展的新优势。加快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步伐,打造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示范区。高标准建设省市示范镇,有重点地建设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人口集中、延续历史文脉、地域特色鲜明的小城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程,提高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水平。
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把实现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按照中央要求,全面放开县域城镇落户限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加快实现社保、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驻人口,加快实现同工同酬。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和覆盖城乡的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进城落户农民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和待遇不变,使其享受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双重好处。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和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S102济青线淄博段改建和济青高速铁路淄博段、小清河淄博以下通航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实施一批骨干路网改造工程,打造现代交通体系。加快中石化济青二线淄博段建设,优化能源结构,稳定气源供应。继续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实现全市智能配网全覆盖。抓好引太入张调蓄工程、第二环保电厂、城区供暖热水管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高度重视搞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利用工作。搞好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加快云计算中心建设,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实现网格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全覆盖。
积极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战略。认真对接“一圈一带”建设发展规划,高水平策划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生态重大项目,在推进济淄一体化发展中显著提升淄博的城市承载功能。充分利用省会城市教育、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资源富集的优势,畅通合作机制,推动我市转调创新。充分发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淄博保税物流中心等重要平台的辐射功能,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提升淄博的城市地位,增强淄博的凝聚力、辐射力、影响力。
(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三个导向”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生态提升。
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实施粮食增产科技集成推广工程,确保2017年前建成全省首批吨粮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检测和认证三大体系建设,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规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农业名优品牌。发挥供销社连接城乡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提高现代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严守耕地红线,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推动循环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向纵深发展。组织实施小清河淄博段以及淄河、孝妇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新建高标准节水灌溉农田18万亩,再解决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抓好秸秆禁烧和深度转化利用工程,组织实施好中央和省投资农村沼气项目。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农业支撑条件。
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
(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资引智相互融合、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
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做好“加、减、乘”三篇文章的关键需求,策划和推进重大招商项目,着力实现主导产业“铸链”招商、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和现代服务业招商新突破。坚持在外招商专业团队与市内服务团队两线配合、上下联动,积极拓展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优质招商资源,大力加强与跨国公司以及全国工商联、浙商、闽商、台商、港商的联系合作,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成功率。认真落实国家放宽投资准入的政策,开辟绿色通道,保障要素供给,确保招商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力争全年实际到位外来投资增长45%以上。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继续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全面落实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和有机农业等特色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出口总量,优化出口结构;同时,注重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扩大重要资源能源、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支持淄博保税物流中心加快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打造有利于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平台。按照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思路,进一步办好陶博会和新材料技术论坛。
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布局产业链,进行境外资源开发、优势产能转移、国际研发合作,鼓励企业和个人自担风险跨国投资、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为企业和个人“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引导,帮助其控制风险、规避损失。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七)大力加强生态淄博建设。生态建设关系淄博的生存和未来,既是重大环境问题、发展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必须痛下决心,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三城同创”,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用铁的手腕强力狠抓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坚决贯彻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和省市行动计划,集中打好重点燃煤行业综合整治、扬尘污染治理、黄标车淘汰报废、露天矿山整治四场攻坚战,明确责任主体,落实治理措施,限期完成治理任务。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在建成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快推进高耗能企业清洁能源置换,强力推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加强中心城区周边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污染治理,确保“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按照“治用保”的思路大力强化水环境治理。认真落实国务院《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加大污染点源治理力度,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人工湿地建设改造,严禁污水直排河道,确保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健全全市环境安全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市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建设,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毫不放松地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环境安全。
下大气力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加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组织实施好森林围城、荒山绿化、路域水系绿化、农田林网等大环境绿化,深入开展城市绿荫行动,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00公顷以上,让所有城市裸露土地全部绿起来。坚持水网、路网、林网同步规划,生态、产业、交通同步提升。实施全域生态水系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孝妇河、淄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清水润城”工程,高水平规划建设黄土崖等一批湿地公园,提升城市滨水景观。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推进洪雨水和中水资源化利用,全面关闭自备井,争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组织“矿山复绿”专项行动,着力抓好生态脆弱区的恢复和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加快城市森林化、乡村园林化。
构建齐抓共管防治污染的体制机制。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层层签订污染防治责任书、“军令状”,建立党政同责、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建立空气质量每月公开通报和排名制度,对未完成年度治理任务且环境质量列全市后三位的区县实施区域限批,对相关责任人员严厉问责。推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差别价格机制。要强化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联合执法机制,对偷排偷放、违规建设、严重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严惩重罚,决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