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4日14: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保税物流园区 构建和谐 文博会 风险防控 海峡旅游 保税港区 药品加价 合资证券 集团化办学 协商民主

二、努力为建设美丽厦门开好局起好步

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讨论通过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把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厦门实践,把厦门建设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两个百年愿景、五个城市目标、三大发展战略、十大行动计划和共同缔造方案。建设美丽厦门,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是转型所需、使命所系、民心所盼。我们要强化规划引领、落实五位一体、坚持循序渐进、推进共同缔造,坚定不移地向着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和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迈进!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设美丽厦门为抓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控风险,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与上年持平,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四项原则: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始终把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取向,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既以质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又保持科学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快形成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始终把先行先试作为经济特区的核心使命,以改革增创优势,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不竭动力;三是坚持民生优先,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保障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切实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全体市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四是坚持保护环境,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进一步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建设地绿水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美丽家园。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打造特区经济升级版

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启动会展中心四期建设,扩大展馆面积,为更多国内外大型展会提供平台,运用市场手段提升展会规模效益。围绕“大旅游”产业链,培育海峡旅游、滨海旅游和闽南文化旅游三大品牌,大力推进邮轮母港建设,争取列入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推动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促进文化与会展、旅游、科技融合发展,重点扶持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数字内容等文化产业。加快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着重发展口岸物流、第三方物流、城际配送物流,推动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做强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扩大两岸跨境人民币结算代理行清算群规模。筹备设立大陆首家两岸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支持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做大厦门石油交易中心,培育输台中药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鼓励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加快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吸引更多总部企业落户。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继续支持工业技术改造,抓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加强要素保障,鼓励有市场、有潜力的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大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效益好的龙头项目,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整合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加快科技创新园、火炬同安基地、海沧生物医药园区等配套建设,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积极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宽带厦门工程,实现4G网络基本覆盖。加快软件园三期建设,重点发展云计算、北斗卫星应用、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产业,引进智能终端生产企业。落实智慧名城行动计划,创新“以用兴业”发展模式,实施数字家庭、智慧社区、智能交通等示范工程,推广物联网技术,形成研发、生产、应用、服务“四位一体”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产业化基地、科技孵化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吸引央企、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落户。培育软件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集群。促进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研发、产业领军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做精做优都市现代农业。抓好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建设,大力发展高科技种苗业、设施农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拓展休闲农业与旅游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培育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更多本市及周边地区农户。

(二)着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

弘扬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精神,坚持创新体制机制与争取政策突破并举,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为特区发展增添动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和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行并联审批,缩短审批时限。落实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工作,建立监管联动机制和问责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整合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的行政级别。

加快经济领域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过程中引入民间资本。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市对区财政体制,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扩大营改增试点。完善促进信息消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拓展社会领域改革。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促进优质公共资源向岛外和农村延伸。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农民权益保障机制。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深化就业和社保制度改革。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逐步完善诚信体系。

(三)着力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以全球视野、双向思维,不断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园区。整合优化海沧保税港区、象屿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探索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监管模式,建立统一高效的口岸联检机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加快形成高标准、便利化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

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统筹全市招商资源,建立专业化招商引资机制。瞄准国内外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企业,加大推介力度,发挥引资综合优势,实现吸引资金、技术、智力有机结合。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精做优重点出口产品。推动酒类、水果、进口仓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营销服务网络。加强与国外友城合作交流,组织开展各类对外经济文化活动,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

大力推进区域发展同城化。主动发挥推动、引领和服务作用,加快厦漳泉接壤区规划和项目对接,推进城际轨道交通等前期工作。探索异地共建产业园区新机制,加强产业对接,谋求差异发展。深化与对口支援地区经济技术合作。

(四)着力推进跨岛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宜居度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优化城市空间,加快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城乡科学管理水平。

提升岛内拓展岛外。岛内按照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密度原则,实行最严格的建设规模控制,加快二产转移,推进功能疏解,提升环境品质。建好城市自行车道和慢行道,完善五缘湾、湖边水库等片区配套。岛外继续推进四大新城核心区起步区建设,加快聚集优质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力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力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工程投资大、工期长、难度高,务必精心组织1号线的隧道开凿和站点设计,尽量减少施工对市民交通和生活影响。加快2号线、3号线和岛外环湾线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统筹推进翔安机场立项报批、规划设计、填海造地。加快高崎机场4号航站楼装修工程。确保火车站改造如期竣工。全面建成厦成高速、海翔大道,加快建设海沧隧道、莲岳隧道、厦安高速互通、国道324改线工程。建成远海自动化码头,抓紧扩建厦门港主航道四期工程,启动海沧港南作业区前期工作,推动东渡港区1-4#泊位迁移。完成高集、马銮海堤开口改造。建成莲花水库。大力推进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点和引水隧洞建设,确保大坝按时动工。继续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快岛内高压线缆化进程。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建成区防洪排涝功能,实施围里、岭兜等防涝改造。加强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区域火灾防控,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提高极端天气、地质灾害应对处置能力。细化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搭建全方位数字城管平台,推进老旧管网升级改造,排除路面塌陷、管线破裂、燃气泄漏等安全隐患。进一步扩大道路清洗覆盖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试行换乘优惠,提高服务水平。综合治理违法建筑、占道经营、非法运输。逐步改造危旧房和预制板房。保护风景名胜、风貌建筑、古树名木,挖掘地域文化特质,提升历史文化街区。

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坚持城乡统筹、“四化”同步,抓好全市城镇化规划布局,完善小城镇建设试点,加快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保护青山绿水,打造田园风光。构建农民收入来源多元机制,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五)着力深化两岸融合,进一步发挥前沿平台作用

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先行先试、主动作为,深入做好与台湾人民交流合作的各项工作。

增进经贸合作实效。加强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金门免税岛的对接合作。加快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两岸贸易中心、闽台(厦门)文化产业园,着力引进台湾百大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

密切亲情纽带联系。常态化运营海峡邮轮航线,建设对台海运快件物流中心,吸引更多两岸民众和货物经厦往返。继续办好海峡论坛等重大活动,争取国家部委发布更多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政策措施,提升对台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实效。推进与台湾市县、基层之间交流往来,深化以宗亲、民俗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亲情交流。加大对台资企业和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让台胞在厦门创业顺心、工作称心、生活舒心。

(六)着力促进公平均衡,进一步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围绕保住基本、确保公平、促进均衡、激发活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公办幼儿园20所、改扩建中小学53所,各增加学位5000个、23000个。健全随迁子女就学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制度。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健壮。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办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服务产业能力。支持厦大、集大、理工、华大等高校内涵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支持社会资本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多形式合作。推进五缘医院、翔安医院、集美新城医院等项目建设。新增一批基层医疗卫生站点。力争70%村卫生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建成健康医疗云平台,减少重复检查,有效为患者减轻痛苦、节省费用。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推动更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继续推进鼓浪屿和闽南红砖民居申遗。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创作更多文化精品。办好国际马拉松、厦金海峡横渡等重大赛会,加快水上运动中心二期等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同步发展。

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积极搭建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平台,发挥道德典型引领作用,大力营造勤劳节俭、遵法守礼、敬老尊贤的社会风尚,提升城乡文明整体水平。壮大志愿者队伍,树立志愿服务品牌。整治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落实优抚政策,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思路,充分发挥社会政策托底功能,在保障民生和提升服务中加强社会建设。

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就业18万人。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的体制机制。打造创业信息共享平台,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健全公共创业服务体系。推进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校企人才对接和劳务协作机制。加强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全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政策。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更好服务来厦劳动者,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完善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展养老服务业,支持新建扩建养老机构。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菜篮子”工程,新建一批直控基地。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建设平安厦门。做好废止劳教制度后续相关工作,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加强网络安全防控。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加强信访工作,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八)着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促进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三标衔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绿色建筑。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实施生态保护与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整治,强化陆源入海污染物防控,加快岛外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开展清洁空气行动,淘汰尾气超标车辆。做好工地防尘降噪,制止土方车、垃圾车跑冒滴漏。实施立体绿化,做好村头村尾、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溪流两岸的绿化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城乡公园,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市和生态园林城市。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严肃生态环保责任追究,实施生态文明考核办法。降低产业能耗,严守环保准入门槛,推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建立产业升级和环境升级并重的发展模式。

三、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承担起时代、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

大力推进投资环境国际化。这是经济特区必须率先作为的使命所在,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扩大开放措施,倒逼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以优质高效服务,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消除市场壁垒、保护知识产权;以公正、开明、包容、诚信的价值取向,营造城市功能完善、法规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变理念,创新方法,重点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强化街道社会服务和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重视制度治理作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实效,实现各项事务治理的规范化、程序化。

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重要事项提请人大讨论决定。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拓展协商民主形式,认真听取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畅通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政府立法前期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水平。

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坚持求真务实,坚决纠正“四风”,改进文风会风,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实际问题的会;少讲话、讲短话,讲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话;少发文、发短文、发简明扼要管用的文。坚持“四下基层”,持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战场、建设美丽厦门的第一线、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去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坚持主动作为,在矛盾面前敢于碰硬,在困难面前敢于进取,在挑战面前敢于担当。坚持狠抓落实,强力推进“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以治庸强素质、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确保决策部署一经做出,就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持之以恒建设廉洁政府。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克己奉公、勤勉尽责,做人民满意公仆。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明政治纪律,严守党纪国法,坚决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系列要求。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和风险防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行政监察,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梦想孕育奇迹,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谱写好中国梦的厦门篇章,为开创厦门经济特区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