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4日14:0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平安建设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 风险防控 示范性高职 饮用水源区 生产性服务业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债务

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弘扬大包干精神,做到谋定而后动、在大局下行动,努力以点上的有效突破,迅速打开改革新局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推行地权、林权、房权的流转租赁和抵押融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国有林场、承包经营权入股、资金互助、土地流转、小型水利工程建管等改革,推进凤阳县省级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抓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争取走在前列。深化企业改革。认真开展国企改革“回头看”活动,逐项解决好遗留问题。引入非公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企通过挂大靠强、兼并重组、股改上市等途径,加速成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债审核备案和偿债准备金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做好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深化财政支出改革,规范支出方式,全面公开“三公”经费,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做好“营改增”扩围试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和部门职责整合,完成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成卫生与人口计生机构整合。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引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盘活存量,搞活增量。改革、完善滁城的征迁、安置、环卫、物业、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实行居住证制度,全面放开县城以下户籍和有序放开滁城户籍登记;统筹解决好进城人员的住房、就业、养老、就医和子女上学等问题,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深化社会领域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深化推进县级、适时启动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保并轨。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增强发展后劲。

强力抓好招商引资。力争市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7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一是突出招大引强。围绕主导产业,主攻重点区域,紧盯大企业、大项目,高位推进,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尤其要在围绕产业链组建专业队伍招商和驻点招商、网络招商和以商招商、集群承接和共建园中园等结合上下功夫。积极利用上海自贸区效应,主动把握国家促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机遇,加强承接能力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左右逢源、借力发展。三是注重招商实效。完善考评机制,重点考核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产出和税收等指标,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落地;强化对重点项目的调度、督查,提高项目签约率、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履约率、贡献率。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抢抓机遇谋项目。加强对国家、省投资导向的研究,抓好项目谋划、申报、衔接等工作,争取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落户滁州。加速推进淮滁宁高速、合明盱高速、通用机场、窑河复航、海关特殊监管区等项目,力争年内大唐电厂项目申报核准,江巷水库项目获批,滁州港、城东热电厂、50万伏变电站等项目开工,滁宁轻轨、合宁城际铁路等前期工作取得突破。用好用足皖北扶持政策,促进定、凤、明发展。另一方面提质提效建项目。排出年度重点工程,强力推进,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0个,竣工投产150个以上,达产100个以上。

大力推动园区发展。按照“产城一体”理念,推进各开发园区拓展空间、优化布局,确保15个省级以上园区完成年度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新增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税收收入超65亿元。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沿苏经济带。推进苏滁现代产业园争创省级高新区,力争签约引进项目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10个以上项目年底投产。推进市开发区在全国创品牌、全省进位次,主要经济指标增长30%以上。争取天长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开发区。

着力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搭建集约的用地平台。一手抓指标争取,力争新增用地指标3.9万亩;一手抓节约用地,把好项目用地审批关,鼓励建设多层厂房,通过土地使用税等杠杆,加大闲置、低效土地的清理力度,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二是搭建多元的融资平台。抓信贷投放,力争市内银行新增贷款超200亿元。抓直接融资,力争禾益化学、扬子地板“新三板”挂牌,凤凰集团、志成畜牧等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市城投三期债、同创二期债、金禾实业公司债、滁宁公司债、金瑞投资短期融资券等成功发行。组织设立民营银行。力争全年社会融资总量超500亿元。三是搭建优质的聚才平台。加大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100项。办好学子家园网、农民工家园网,助推企业招工。四是搭建高效的服务平台。深化“三个一千”行动,发挥“四大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帮招、帮抓、帮扶水平。

(三)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提升发展质量。

在育大育强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理念,着力培育市、县两级各自的主导产业及首位产业。一是壮大主导产业促转型。积极推进“十百千”支撑工程,深入开展“千企升级”、“千亿技改”行动,加大工业投入,力争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300亿元。全力支持安康电子、博西华、天大、全柴、天康、蓝德、中普能源、金禾实业等做大做强,力争康佳率先过百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户以上。二是发展新兴产业促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光电、新材料、生物制药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0%以上。三是推进“两化融合”促转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完成工业企业主辅分离10家以上,两化融合示范区增加到4个,省级两化融合企业增加到30户以上,新增智慧企业150户以上。四是培育民营经济促转型。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消除隐性壁垒,培育创业主体,推动全民创业。力争新增私营企业超5000户、个体工商户超2万户,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4%。

在又好又快中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以实施大市场、大物流和大旅游工程为突破口,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长江北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粤赣皖苏物流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实施物流基地工程,加快建设高铁站区低碳服务业集聚区、京沪铁路物流集聚区和滁州港综合物流园等一批物流中心,新培育1家4A级物流企业。二是优化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中环国际商贸中心、亚太五金机电城、苏宁广场等项目建设,争取意大利名品城、红星美凯龙、义乌商贸城等项目尽早开业。实施电子商务突破工程,引导现有企业加快“触电”,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示范基地。三是提升发展文化旅游业。争取“中国农民歌会”这一品牌项目获国家批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引进一批文化创意、动漫制作等项目。快速推进长城文化创意园、森禾花博园、77创意园区,以及南谯远望东基、全椒神山和龙山、明光跃龙湖和栖凤湖、来安舞彩、天长金牛湖等旅游项目建设。围绕琅琊山旅游区“两年大变样”目标,加快醉翁亭景区、冠景度假区、中华牌匾园、东方醉园等项目建设,争创5A级景区。小岗村旅游区争创5A级景区,凤阳韭山洞和明皇陵、天长红草湖等争创4A级景区。四是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出台政策措施,活跃房地产市场,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和外地人口买房;加大住房有效供给,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在做优做特中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工业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抓好示范化引导。加快全市8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全椒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取得成功,南谯、明光、定远三地创建省级示范区取得突破。创建5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扩大规模化生产。新增土地流转30万亩,新培育发展家庭农场500个,新发展农民合作组织1000个。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美国嘉吉、雀巢银鹭、养元饮品、盼盼食品、德青源、舜田科技等龙头企业发展。新增各类龙头企业超百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20亿元。加快品牌化发展。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注册一批特色商标,争创一批知名品牌,增强农业竞争力。夯实设施化基础。推进8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5座中型水库、7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快蚌浮段行蓄洪区调整建设、滁河和池河防洪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大中型灌区等项目建设。建设好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系统。

在创新创造中保障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企业主体。加大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全面推进亿元以上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突出创新载体。推进南京工业大学科教城项目,更好建设汽车与家电技术及装备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滁州分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支持全柴、天康、扬子空调、鲲鹏模具等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新组建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流动站2家,新建定远、明光、凤阳、琅琊4家创新服务站,实现“科技路路通”县级服务站全覆盖。突出产学研一体。积极寻求与高校院所以及学科领头人、专业技术团队合作办园区、办企业,组织开展各类产学研活动30场次,每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达成合作项目10个以上,实施项目5个以上。

(四)以城乡统筹为路径,建设美好家园。

走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更加注重规划引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产城融合,更加注重生态文化,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集约建设,努力“让人生活更美好”。

提升滁城牵动力。大滁城“131”组团实施重点项目360个,完成投资220亿元。一是提升品质化。围绕“七个一”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清流河二期工程和龙池街改造项目,启动明湖区域房屋征收和蓄水工程,推进儒林湖景区建设和古城周边环境整治。城南新区四大城市综合体建成,港汇喜来登酒店、凯迪温德姆酒店运营;琅琊新区和南谯新城加快推进道路、安置房、公共设施等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展现城市新貌。二是突出功能化。完成城市职业学院新校区一期建设,实现市二院整体搬迁,加强城南学校、菜场、公交、公园等设施配套,加快电力、燃气、通信、供排水等管网系统和“五小工程”建设,编制城市天际线、色彩、雕塑、慢行系统等规划,建设城市亮化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系统。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开展“三小车”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三是加快同城化。对外推进滁宁同城化,抓好104国道改扩建、滁宁轻轨、滁河航道提升等工程。对内推进“131”组团一体化,重点建设滁州大道、洪武大道、宁滁大道、苏滁大道、世纪大道、西涧路等骨干路网,使各组团快连快通。全椒县城北扩、来安县城南进,实现与滁城的无缝对接;汊河新城实现“两年大变样”目标。

增强城镇集聚力。依托区位交通、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彰显城镇个性魅力。天长、明光、定远、凤阳四个县城要继续繁荣发展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新建续建项目近400个,完成投资超300亿元。天长启动南市区6平方公里组团开发和东市区4平方公里路网建设,推进老城改造。明光揽山引湖入城,着力推进东部、北部新城建设。定远加快推进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县城各出入口,引导城市向泉坞山、曲阳湖方向发展。凤阳要在完善新城区的同时,把分块改造老城区摆上重要位置,积极规划建设府城经临淮至凤宁开发区的发展轴。同时,打造一批综合发展型、工业主导型、生态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现代农业型城镇,发挥引领作用。

强化乡村支撑力。加快实施美好乡村“1313”空间布局,重点建设48个中心村,精致做美10条示范线和4大精品区块,全面整治100个沿线沿边村,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800户,实施好农村清洁工程,配套建设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实现“点上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整洁、民富村美”。

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确保徐明高速建成通车;蚌淮至宁洛高速连接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主体完工;滁马高速开展路面工程建设;确保滁淮高速上马,力争合宁高速扩建开工;推进滁天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继续提升14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新建500公里村级公路贯通工程,完成交通投资200亿元。加速电网建设,完成电力投资9亿元。加快4G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通信投资6.6亿元。

(五)以环境保护为重点,打造生态文明。

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力推进“三线三边”整治。围绕“四治理一提升”,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大力开展治乱洁化、栽树绿化、提升美化和维护常态化工作。把“三线三边”整治与城镇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土地和矿山整治、水利兴修、现代农业发展等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两年大变样。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点、线、面整体推进,着力建设一批特色林、特色园和森林长廊示范线,完成新增造林20万亩。扎实推进“绿色滁州行动”,启动和实施绿化项目94个,新增绿地564万平方米。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水泥厂等重点减排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评、能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控重点环境风险源和敏感区域,对化工、重金属、危险废物处理等企业,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安全风险。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滁城西部丘陵山区特别是饮用水源区生态保护。争创2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控及综合防治,建立责任体系,落实目标任务,让市民享有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增进群众福祉。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全面做好改善民生工作。

抓好发展型民生。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扶持举措,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强创业型城市建设,继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园、创业中心等建设,以创业带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

抓好保障型民生。加快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9万套。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推进“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衔接与跨区域转移接续。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协调发展。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努力使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

抓好普惠型民生。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年度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规划新建33所公办幼儿园,完成114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快省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职教大市建设,推进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校新校区建设。支持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发展,推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引进建设国际学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争取市文化馆开馆、博物馆布展、图书馆开工,打造一批农民文化乐园和社区文体中心。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备战省十三运。加快发展卫生事业,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落实好“单独两孩”政策,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同时,抓好外事、侨务、对台、宗教、统计、物价、编制、档案、保密、人防、气象、地震、科普、地方志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工作,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各项事业。

(七)以促进和谐为目标,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统筹抓好内、外宣工作,宣扬主流思想、树立新形象、传播正能量;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唱响实现“中国梦”的滁州最强音。二是抓好信访维稳。健全信访工作“乡为主”机制,推广“枫桥经验”、“南陵经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大调解”机制,强化法律援助和服务,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强化安全生产。强化红线意识,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认真做好非煤矿山、易燃易爆、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等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是深化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崇尚法治、共创平安”活动,推行“六六联创”,健全治安防控“六张网”,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以实际行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学习意识,增强行政能力。政府系统全体人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加强理论、政策、法规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特别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强化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思考、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既要精通业务知识,更要提高实干能力;既要熟悉微观情况,更要善于把握宏观走势,力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深化改革的举措、推进发展的本领。

强化宗旨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切实加强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尽心竭力履职,奋发有为工作,脚踏实地干事。认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听民声、接地气,把握民生脉动,关注民生诉求,解决民生困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好中央和省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公开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内快审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强化制度意识,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报告工作。大力支持市政协履行职能,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法治创建活动。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对重大决策实行民意调查、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示听证和集体讨论决定。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促进政府工作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责任意识,创新工作效率。认真践行习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要求,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强化目标管理,营造一种善于决策、敢于负责,不畏艰难、不避矛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良好风气。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继续开展“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治慢促快、治乱正气、治奢倡俭”活动。推进电子政务,减少会议、文件和迎来送往,提高办事效率。制定政府绩效管理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加强过程监控,注重结果问效,提高工作执行力。

强化廉政意识,保持清廉形象。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厉行勤俭节约,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化招投标,完善标前、标中、标后监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又是一年春光近。滁州乘势而上的历史机遇在等待着我们,跨越追赶的神圣使命在激励着我们,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在鼓舞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扎实苦干,拼博奋进,为打造滁州经济升级版、努力贡献中国梦而奋斗!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