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

2014年02月28日14: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保税港区 平安建设 科学发展观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冷链物流 煤炭资源税 教育均衡发展 粮食直补

一、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完善财政政策支持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稳中有进,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较好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公共财政预算。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0亿元,完成1692.9亿元,为预算的102.6%,增长1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等1818.4亿元,减上解中央等56.7亿元后,财力为3454.6亿元,支出3059.9亿元,为预算的88.6%,同比增长12.6%。

政府性基金预算。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80亿元,完成1669.8亿元,为预算的112.8%,增长12.8%。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等361.7亿元后,财力为2031.5亿元,支出1737.1亿元,为预算的85.5%,增长14.9%。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13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0亿元,报经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主任会议变动为68亿元,完成65.9亿元,为预算的96.9%。支出64.8亿元,为预算的95.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13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900亿元,完成974.9亿元,为预算的108.3%,增长14%。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72.1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55.9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2.9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7.5亿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6.5亿元。全市支出预算为763亿元,完成810.4亿元,为预算的106.2%,增长24.7%。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46.4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38.4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1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6.6亿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4.9亿元。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当年均实现收支平衡,当期余额164.5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余额125.7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余额17.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余额18.8亿元,工伤保险基金余额0.9亿元,生育保险基金余额1.6亿元。

(二)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13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0亿元,完成663.6亿元,为预算的100.5%,增长13.2%。其中,税收收入414.5亿元,增长14.3%。税收收入超收2.5亿元,按照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要求纳入2014年预算统筹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调增的地方政府债券收入88亿元、中央补助1197.6亿元和上年结转等338.2亿元,减补助区县1055.8亿元和上解中央等63.3亿元后,财力为1168.3亿元,支出962.7亿元,为预算的82.4%,同比增长11.8%。(详见图1)

图1: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增值税44.5亿元,增长27.5%。增幅较高主要是汽车制造业快速增长及“营改增”等政策性因素。

——营业税230亿元,增长13.5%。

——企业所得税67.6亿元,增长9.1%。

——个人所得税19.9亿元,增长14.2%。

——城市维护建设税27.8亿元,增长17.6%。增幅较高主要是作为附加税,受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增长拉动。

——房产税13.8亿元,增长13.8%。

——车船税6.4亿元,增长23.8%。增幅较高主要是汽车保有量较快增长。

——非税收入249.1亿元,增长11.4%。主要是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资产转让及利息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教育支出74.1亿元,增长13.2%。

——科学技术支出12.3亿元,增长7.3%。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9亿元,增长10.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7.4亿元,增长16.9%。

——医疗卫生支出17.8亿元,增长15.6%。

——节能环保支出41.7亿元,增长13.7%。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7.2亿元,增长35.6%。

——农林水事务支出36亿元,增长12.2%。

——交通运输支出188.3亿元,增长24.6%。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68.4亿元,增长7.3%。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6.7亿元,下降24.9%。主要是地灾矿产勘查实施项目减少。

——住房保障支出5.7亿元,下降88.1%。主要是我市当期公租房建设任务陆续完工。

——公共安全支出45.5亿元,增长6.4%。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4亿元,增长8.7%。

(三)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13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50亿元,完成1036.1亿元,为预算的121.9%,增长15.5%。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等283.1亿元,减补助区县等256.8亿元后,财力为1062.4亿元,支出944亿元,为预算的88.9%,增长16.3%。(详见图2)

图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911.8亿元,增长14.1%。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完成32.2亿元,增长28.9%。

——转让政府还贷道路收费权收入完成22.1亿元,下降2.9%。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02.7亿元,增长15.7%。其中:土地整治和征地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634亿元,交通、农田水利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出268.7亿元。

——交通及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35.5亿元,增长35.3%。

(四)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13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1亿元,报经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主任会议变动为25亿元,完成26.1亿元。支出25.4亿元。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国有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利润收入23亿元。

——国有企业上缴专项收益3.1亿元。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资本性支出5.5亿元,主要用于补充国有企业资本金和补助微型企业资本金等。

——费用性支出3.5亿元,主要用于弥补国有企业改制成本和解决遗留问题。

——其他支出16.4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困难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老工伤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补贴,14.4亿元用于政府购买污水处理服务。

(五)预算执行特点及主要工作

第一,收入任务圆满完成。2013年,全市经济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指标稳中趋好,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财税等执收部门坚持依法征管,较好完成了全年收入预算任务。

——总体增速保持平稳。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全年保持在13%左右,月度间增幅波动最大为3.4个百分点,较上年收窄3.1个百分点,稳定性增强。税收收入增幅连续6个月超过14%,累计完成1112.3亿元,增长14.6%,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较快,土地出让收入完成1520亿元,增长11.8%。

——重点行业支撑明显。地方级税收中,建设投资领域贡献超过50%,增长16.9%,较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发挥领跑作用;工业税收占比逐月回升,全年增长11.7%,较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金融业税收增长15.4%,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辖区税收中,建设投资、工业、金融及商贸流通等服务业税收各占三分之一,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区县增长态势良好。区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高于市级3.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4.8%,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8.7%、19.1%,均高于区县平均水平。城市发展新区税收收入增长20.6%,增速最快。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税收收入企稳回升,增幅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第二,促进经济稳中有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财经形势,立足特殊市情和特定发展阶段,统筹把握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对微观经济干预,把财政扶持经济的着力点聚焦到稳增长、调结构和优环境上来,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

——优化发展环境。落实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交通运输业和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等部分现代服务业启动“营改增”试点,兑现调高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向企业减税让利265亿元。取消和免征4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6项政府性基金,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6亿元。取消、调整76项财税扶持政策,营造符合市场法则、促进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安排专项资金和兑现扶持政策225亿元,支持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开发区和区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完善功能,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将江北嘴、悦来、保税港区、港务物流公司开发范围内的土地出让收入全部划归两江新区征缴管理。安排2.4亿元,通过贷款贴息、担保补贴、风险补偿、保证保险等方式,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安排8.3亿元,保障煤炭、成品油、电力等生产要素供给,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稳定经济增长。统筹366.2亿元,加快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和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筹措46.8亿元,支持农村公路、大中型水库等公益项目建设。安排5亿元,补助新建50个社区便民商圈和194个综合超市、标准化菜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安排17亿元,落实家电惠民、汽车惠农等政策,补贴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惠民产品消费,支持民族特需商品贸易。安排14.9亿元,支持粮食、食用油、药品和农资等商品储备,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物价。安排5.9亿元,扶持“渝新欧”铁路运输和铁海联运,支持电子口岸建设,推动新开辟洛杉矶、旧金山和悉尼等国际航线。安排7.7亿元,支持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机电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兑现寸滩、果园等港口航运货物补贴,发展服务外包,推动企业“走出去”。

——推动结构调整。安排29.7亿元,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等产业集群建设。安排4.2亿元,发展物流、会展、金融、旅游和文化等服务业,培育电子商务、物联网、结算中心等新兴产业。安排20亿元,帮助民营企业融资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转型升级。安排3.7亿元,支持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安排8.5亿元,支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安排7.2亿元,加快钢铁、水泥、焦炭、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大型服务业集聚区节能减排,促进报废汽车处理等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安排8.7亿元,支持基层安全生产和安监设施建设,加快关闭小煤窑、小非煤矿山、小危化、小烟花爆竹等“四小”高危企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2件民生实事,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切实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安排36亿元,继续巩固“两免一补”等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标准。安排21亿元,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安排8.9亿元,支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学校办学条件。安排10.6亿元,完善中小学校食堂配套设施,补助人员和运行经费,保障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统筹24.7亿元,支持化解移民迁校等义务教育债务。安排2.3亿元,落实被辞退民办教师待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安排14.8亿元,支持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民办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继续提高公办中职生均公用经费和高职财政拨款标准。安排6.3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缓解“入园难”。安排34.7亿元,巩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机制,支持特色专业、特色学科建设,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安排1.7亿元,支持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投入26亿元,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安排8亿元,支持孵化园、创业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资本金补助、贷款贴息、创业培训等配套政策,扶持新创办3.1万户微型企业。安排2.5亿元,落实招工补贴,保障重点产业用工需求。筹集1.9亿元,政府购买7万个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群就业。安排3.1亿元,支持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安排5.2亿元,兑现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和补充担保基金,扶持8万人创业。安排6.1亿元,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筹集45亿元,将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和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平均水平提高10%。支持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实现市内就医和部分外地就医实时结算。落实6亿元,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安排58.1亿元,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200元,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430元、300元,重点优抚对象平均保障水平提高15%。安排3.7亿元,加大临时救助,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安排0.2亿元,支持公益性公墓建设。安排1.9亿元,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乡镇敬老院建设,落实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推动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安排11亿元,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落实7.9亿元,支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300个撤并村卫生室建设。安排0.7亿元,支持开展全科医生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安排14.6亿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慢病管理等20余项公共卫生服务。落实7.2亿元,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安排1.4亿元,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支持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安排2.9亿元,支持理顺监管体制,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大抽检力度,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安排6.7亿元,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

——改善人居环境。安排23.8亿元,推进农村D级危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安排0.3亿元,支持城市居民家庭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和“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更新。安排1.9亿元,推动城市电网和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安排34.5亿元,兑现燃油补贴,优化城市公交线网,落实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增加农村客运线路和客运车辆,方便群众出行。安排0.6亿元,支持主城区新增公厕及过街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建设。安排44.8亿元,支持污水管网和垃圾中转站建设,补助城乡污水、垃圾处理。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安排2.5亿元,巩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支持128个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和12027个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安排1.7亿元,支持重庆自然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和美术馆建设及运行。安排1.9亿元,支持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等重点文物保护。安排2.4亿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落实文艺院团转制财政扶持政策。落实1.1亿元,支持建设5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广场、5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10个社区路径工程,落实射击运动学校、重庆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建设及运行资金,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经费保障水平。

第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财力进一步向区县和农村倾斜,巩固农业基础,保障平稳运行,支持生态环保,促进城乡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支持农业发展。安排10亿元,支持良种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冷链物流和加工营销,扶持区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安排2.5亿元,继续实施生猪、奶牛、森林等农业保险,补贴新增水稻、玉米等种植业保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安排35.9亿元,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试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安排25.4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油生产。安排10.1亿元,支持解决农村2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安排52.2亿元,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江河治理,支持山坪塘集中整治等农田水利建设。安排23.9亿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8000元,450个村通过整村扶贫验收。安排5.8亿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200个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安排5.7亿元,加强农业防疫、森林防火、气象服务、水文测报、防汛抗旱和水利设施后期管护,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保障平稳运行。保持25∶75的市与区县财力分配格局。全年市对区县补助总额达到1291亿元。其中,财力补助531亿元,比上年增加30亿元。安排均衡财力补助150亿元,着力缩小区域财力差距。安排运转保障和调整工资转移支付91亿元,增强区县政府运转保障能力。安排定向补助200亿元,重点保障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民营经济、生态环保和基层平安建设等政策落实。区县人均财力提高到15万元,最低人均财力达到9万元,财力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改善生态环境。安排生态转移支付20.6亿元,加大对渝东北、渝东南地区财力补偿。争取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和三峡水库库区基金84.5亿元,支持长江两岸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增收、产业发展。安排4.3亿元,落实民族地区的地方税收全留政策,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保护生态、改变面貌。安排5.6亿元,启动主城建成区湖库污染治理,支持2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安排5.9亿元,推进PM2.5污染防治,加快淘汰黄标车,支持推广低碳、绿色建筑,巩固深化“创模”成果。安排35亿元,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提高到15元。

第五,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坚持依法理财,从严管控支出,推进财税改革,提高资金绩效,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严控一般性开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规范管理,推进公开,市级“三公”经费压缩25%的目标得以落实。出台管控措施,压缩节庆、展会、论坛活动经费。修订完善制度,严格会议经费使用管理。全面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严禁新开工政府性楼堂馆所。深入推进公务卡改革,预算单位使用量和公务支出结算金额得以提高。

——改进专项资金管理。探索设立重庆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优化专项资金分配方式。从申报、审核、拨付和监督等环节规范资金分配使用程序,明晰监管责任,实行公示公开,完善扶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补助、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及食堂建设等惠民资金开展重点专项检查,确保真正惠及民生。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对887个项目133亿资金试编绩效目标,对微型企业发展、法律援助等16个项目实行绩效运行报告制度,对农村公路、低保等32个项目255亿资金实施市级重点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报告和应用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稳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注重审计、会计等监督检查结果的运用,预算会审、投资评审更见实效。

2013年,财政运行总体保持稳健,较好完成了全年收支预算任务。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财政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受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趋于常态化;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态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一些支出行为不够规范;随意出台优惠政策、争夺税源等不规范行为仍有发生,财经纪律有待加强;部分专项资金分配透明度不高,使用分散,监管不严,存在浪费等现象;政府性债务管控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部分区县融资成本较高,债务规模和偿债压力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来衡量,财政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要通过转变职能、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和改进管理等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预算草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编制2014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综合分析全市财经形势,2014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深化财税改革,着力扶持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保有压,厉行节约,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公共财政预算。按财政部有关规定,城市建设配套费、地方教育附加、彩票发行费不再列报入公共财政预算,相应调整口径后,收入预计1652亿元,同比增长12%。加上按要求纳入年初预算统筹安排的中央补助等收入,减上解中央支出后,财力为2491亿元,支出安排2491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1550亿元,支出安排1550亿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58亿元,支出安排58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1010亿元,支出安排916亿元。

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草案为代编预算,在各区县预算编制完成并经同级人代会批准后,汇总情况将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市级公共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1、主要收入项目预算情况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601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466亿元,增长12.5%。

——增值税57亿元,增长28%。主要是考虑“营改增”政策因素。

——营业税257亿元,增长11.5%。

——企业所得税76亿元,增长12.5%。

——个人所得税22亿元,增长13.1%。

——其他税收收入54亿元。

——非税收入135亿元,增长11%。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1亿元,加上中央补助、上年超收等881亿元,减上解中央24亿元后,可供安排的财力为1458亿元。

2、主要支出项目预算情况

可供安排财力1458亿元中:市级安排663亿元,补助区县795亿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按照预算编制有关规定,年初财力中的中央补助以财政部提前下达数列报,年度执行中市级支出和区县补助还将根据增加的中央补助相应变动,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教育安排147亿元,其中市级77亿元,补助区县70亿元。主要用于: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学生食宿和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支持职业教育、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发展;完善财政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支持特色专业、特色学科建设,推动协同创新;继续完善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社会保障和就业安排310亿元,其中市级168亿元,补助区县142亿元。主要用于:继续提高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和重点优抚对象等补助政策;加大就业投入力度,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安排54亿元,其中市级23亿元,补助区县31亿元。主要用于: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280元提高到320元;进一步支持撤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府补偿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农林水安排140亿元,其中市级31亿元,补助区县109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提高农村饮水安全补助标准,支持山坪塘整治等农田水利建设;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加大扶贫投入,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片区扶贫开发;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品种和扩大承保覆盖范围;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及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业防疫、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气象服务等应急能力建设。

——节能环保安排23亿元,其中市级15亿元,补助区县8亿元。主要用于:支持“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五大行动,推进总量减排;推动主城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配合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强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加快沿江城镇岸线综合整治;继续支持城乡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深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促进实现绿色发展。

——文化体育与传媒安排7亿元。主要用于: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行保障机制;继续实行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文艺院团、体育事业发展。

——科学技术安排12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完善公益性科研院所稳定投入机制,促进科研机构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公共安全安排49亿元,其中市级41亿元,补助区县8亿元。主要用于:深化平安建设,完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基层综治经费保障,支持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支持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

——城乡建设安排86亿元,其中市级53亿元,补助区县33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桥梁隧道、公交场站、换乘枢纽等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农村D级危旧房改造,不断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完善中小城镇配套基础设施,支持农民新村和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商业金融安排123亿元,其中市级33亿元,补助区县90亿元。主要用于:落实市级工业振兴、非公经济发展、商务发展、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长江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落实扩大城乡消费政策,改造粮食仓储设施,增加储备,保障粮食安全。

——交通运输安排92亿元,其中市级81亿元,补助区县11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江北机场四期、市郊铁路、高速路网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促进区域间有效互通;支持化解二级公路债务;推进行政村畅通工程,加强撤并村公路通达建设;继续实施公交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补助轨道交通运营。

——一般公共服务安排60亿元,其中市级42亿元,补助区县18亿元。主要用于:保障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

——其他支出安排73亿元。将按进度在预算执行中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

——预备费安排7亿元。用于自然灾害救灾和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财力性转移支付275亿元,主要用于:落实五大功能区域财政政策,均衡区域财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按照市委四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将相关土地出让收入划归两江新区征缴管理后,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796亿元,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和转让政府还贷道路收费权收入等。

支出安排796亿元,其中市级安排696亿元,补助区县100亿元。支出安排的重点是:一是成本性支出360亿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补偿,补充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城市房屋拆迁主体权益。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支出12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农田水利等建设。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支出24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城市轨道等建设。四是开发区及园区建设支出7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及区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四)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计18亿元,主要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利润收入等。

支出安排18亿元。支出安排的重点是:一是资本性支出5亿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补充国有资本金及对外股权认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费用性支出2亿元,主要用于解决职工医保、职工安置等国企改革遗留问题。三是其他支出11亿元,主要用于补贴国有企业困难双解人员养老保险、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和政府购买污水处理服务。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根据险种缴费费率、社会平均工资以及社会保险扩面、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提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提高等因素,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1010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84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7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6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8亿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7亿元。

支出安排916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615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74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7亿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6亿元。

各位代表!2014年全市财政要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妥善处理财政与经济关系,努力完成全年收支预算任务,进一步发挥财政在支持和促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中的职能作用。

第一,助推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根据发展定位,按照财力事权匹配、公平效率兼顾的原则,坚持全市一盘棋,提高政策精准性,分类指导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加大生态补偿,提高财力保障水平,支持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生态保护、农民增收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优化资金投向,推动城市发展新区产业集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速。调整市区支出责任,兑现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财政政策,支持都市功能拓展区、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开发开放、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

第二,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将政府预决算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转移支付预算公开到具体项目。依法接受人大监督,推动预算审核重点从收支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明确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支出范围和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健全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机制。研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财政三年滚动规划,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的可持续性。试编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将涉及“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支出纳入评价范围,探索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

第三,严格执行财税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全市财税扶持政策,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严禁在法律、法规明确授予的管理权限之外,更改、调整、变通税收政策,不再出台竞争性领域类政策,不再出台与单个企业税收挂钩政策。对企业跨区县搬迁实施税收基数划转,严禁区县擅自出台税收减免、变相优惠、房租补贴以及与个人奖励挂钩的各类招商引资政策,避免扶持政策重复,防止无序竞争。稳步推进“营改增”、个人住房房产税、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等税制改革。积极研究消费税调整、个人所得税完善和环境保护费改税等改革。

第四,加强债务管控。加快建立政府性债务管控体系。实行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制度,严格举债程序,确保政府性债务规模只减不增。规范融资行为,控制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坚决制止违规担保举借债务。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监管,落实债务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格投向管理,严禁债务资金随意改变用途。完善偿债机制,落实偿债责任,将债务管控工作纳入政府实绩考核,健全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制度。实施全口径、全过程动态监管,严防偿债资金断链。

第五,规范支出行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发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资重点产业,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预算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供给,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市委要求,修订出台差旅费、培训费等管控制度文件,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开支。加强财务监督检查,依法处理违纪违规行为。

各位代表!改革释放红利,创新引领发展。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