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14日在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陕西省省长 娄勤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去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近年少有的严峻局面。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综合施策,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6万亿元,增长11.1%左右;财政总收入300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7.2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1.4%和16.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800元和6500元,增长10%和13%左右。保持了陕西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一)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下行压力,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去年我省工业增长十分困难,局部又遭受了特大旱灾和极其严重的洪涝灾害。我们坚持能源工业增产促销与非能源产业提质增效两手抓,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以培育消费热点促进第三产业加速,同时减免企业税费220亿元,收到了明显效果。工业在困境中一路领跑,煤炭工业增速高出全国6.5个百分点,原煤产量增长7%,非能源工业增长高于能源工业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增加值7200亿元,增长13%以上。农业战胜严重灾害实现“十连丰”,粮食产量1215.8万吨,水果总产增长3.5%,肉蛋奶菜产销两旺。文化产业增长26%,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保持基本稳定。
(二)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出台强有力措施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民间资本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搞好项目策划储备,以重点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建设进度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万亿元,增长24%以上,其中民间投资占43.6%,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三星项目即将达产,西康铁路二线等3条铁路和西安地铁一号线建成投运,延安到吴起等5条、28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重点示范镇完成投资计划的128%。特别是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引汉济渭隧道试验段掘进和黄河引水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安康东坝等一批汉江治理项目如期建成。渭河630公里堤防主体竣工,南山支流河堤加固和蓄滞洪区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去年汛期在超警戒流量下实现了安澜无恙。
(三)着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全方位变化。针对经济结构特点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现实,我们提出培育新支柱产业的战略举措,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航空及航空服务、文化、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同时继续推动能源产业高端化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深入实施“一市一策”举措,及时解决民营企业的困难,产业、区域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效果不断显现。全年汽车产量41万辆、产值千亿元,以闪存芯片研制为依托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构建。30个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旅游收入创2135亿元新高。全省新增中小微企业3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又提高一个多百分点,延长集团成为西部首家世界500强。关中、陕南各市增速普遍高于全省,陕北板块在困难中逆势增长。尤为可喜的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533亿元,专利授权量2.1万件,分别增长59.3%和39.8%。
(四)狠抓优化环境和招商引资质量,外向型经济发展初具势能。以务实落实为标准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以“大通关”促进贸易便利化,以项目服务问责提高工作效率,用优质服务打造优质环境。欧亚经济论坛成功举办,西洽会、农高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和“名企进陕”签约项目进一步落实。西安至阿拉木图的货运班列开通,西安至赫尔辛基、西雅图的航班运行,三星项目带动59家相关企业落户,三星芯片封装测试、三星电子信息研究院、强生供应链基地、微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全年引进内资418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8亿美元,分别增长20.6%和25.3%。实现出口102亿美元,进口99亿美元,分别增长18%、61%,重型卡车、输变电设备、飞机及零部件和浓缩苹果汁四类产品的出口稳居全国前列。
(五)多措并举进行环境治理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以低碳示范省建设为引领,健全“两高”行业退出机制,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加快实施“气化陕西”二期工程。淘汰钢铁、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283.32万吨、2753万米,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二五”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削减3%、2%、3%和4.2%,全面实现预期目标。大力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淘汰黄标车8.7万辆,拆改燃煤锅炉1250台,强化了对建筑扬尘的监管。深入开展汉丹江和渭河污染防治,渭河治污项目已完成69%,干流水质持续好转。全省城镇污水处理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43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造林51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50平方公里。延安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98万亩。
(六)坚持“两个80%”不动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一是就业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95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88%。二是保障房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开工36.66万套,建成32.4万套,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2万户群众喜迁新居。三是避灾扶贫搬迁深入实施。陕南620个安置点、6万户住房全面开工,陕北57个安置点、1.6万户住房开工率达90%,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搬迁启动实施,累计搬迁群众28.48万户,全省110万人口脱贫。四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增加188元。60岁以上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月均55元提高到6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又提高了50元,开展了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县级覆盖率达100%。新增养老床位3万张,资助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135个。五是出台了针对特殊群体的一系列新政策。建立部分群体养老金最低保障和正常调整机制,向企业有重大贡献的退休专家发放生活补贴,为参加养老保险死亡职工和退休人员遗属发放抚恤金,在事业单位实行工伤保险制度,向失独家庭发放一次性补助1.84亿元,建立了艾滋病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六是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体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新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1876所,占比从18.1%提高到27.7%。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工作全面启动,高考录取率进一步提高。83个县区实现营养改善计划与蛋奶工程并轨,惠及227万学生。130多万名家庭困难学生获得21.28亿元资助。七是医疗保障能力继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展开,县乡村和社区全部实现药品“三统一”和零差价销售。启动了延安医疗集团试点,361所乡镇卫生院与170所县级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为县乡医疗机构招聘医学本科毕业生2221人。筹资55亿元对省市35所医院的37个项目进行了建设,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5所省级重点医院基本建成,西北医科大学建设进展顺利。八是文化惠民和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完成150万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政府购买演出服务1500多场次,为1831个乡镇、街道、社区建设了公共电子阅览室,一批精品力作登陆央视或获得全国大奖。成功申办第27届世佛联大会和2016年中国艺术节,十二届全运会获9金11银11铜历史最好成绩。九是抗洪重建取得重大进展。面对23个县区特别是延安的暴雨洪水灾害,我们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转移群众78万人,妥善安置23.9万人,多方筹资17亿元开展恢复重建,4.1万户群众已搬入永久性住房。十是平安陕西建设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居全国前列,较大事故次数下降29.6%。社会治安管理进一步加强,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力度加大,一批多年积累的信访问题得到解决,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继续提升。
(七)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内在活力进一步释放。着力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组建了科工、环保、林业、供销和实业发展等集团。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了省市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整,取消下放省级审批事项50个,取消和免征行政收费43项,首次从优秀工人农民中考试录用公务员457人。完成了集体林地确权颁证工作。放宽工商登记有关条件,启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在部分行业开展“营改增”试点,全面整合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金融机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八)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省政府领导班子带头查摆整改,各部门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八项规定”和“三个不增加”的要求全面落实。省级部门全面公开预算和“三公”经费,“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1.3%,财政供养人员得到严格控制。省政府发文数量和全省会议明显减少,议事协调机构从241个压缩到51个,节庆论坛由19项减少到11项,37个新建楼堂馆所全部停建,全省政府系统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641起。全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12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90件、政协提案774件,对五年来的671件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制定修订政府规章8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宏观环境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省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虽有一定差距,但仍高出全国3.5个百分点,继续运行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这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各条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驻陕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主要是:产业结构偏重格局短期难以改变,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农业基础地位有待提升。市场主体活力仍显不足,投资稳定增长难度增加,城镇化水平、经济外向度、居民收入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亟待加强,公共服务能力需要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治理大气污染任务艰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奢侈浪费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勤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是长期任务。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