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

2011年01月24日14:2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2010科学发展报告 2010 科学发展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士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朴世龙研究员、方精云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黄耀研究员在《2010科学发展报告》上共同发表了题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文章,对以上单位在该领域合作取得的最新成果作了简明扼要的报道。

文章首先介绍了碳循环与碳收支研究的意义与现状。全球和区域碳循环及碳收支的动态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比较一致的结论是,过去20年里北半球中高纬度的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但科学家对碳汇的大小及其具体位置仍存在很大分歧。我国是当今最大的工业CO2排放源之一。那么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的是何种角色?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科学家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部分,对地下(土壤)碳库和其他陆地植被所吸收的净碳量却不得而知。

文章随后介绍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和资源清查数据、大气CO2浓度观测数据、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借助遥感、GIS和数据耦合等新技术的支持,并结合大气反演模型和基于过程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试图综合研究中国陆地碳汇/源的时空格局及其历史演变过程,探讨形成中国陆地碳功能时空格局的驱动力,分析评估不同方法所估算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功能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平均每年净吸收1.9~2.6亿吨碳,稍大于欧洲大陆的1.4~2.1亿吨碳,但小于美国的3~5.8亿吨碳。在此期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大小相当于抵消此间中国工业源CO2总排放量的28~37%,显著高于欧洲(7-12%),跟美国相近(20-40%)。

文章最后阐述了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价值。该研究系统分析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大小及其机制,提高了对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的认识,说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可以部分抵消其工业源排放量,为制定CO2的排放策略提供了依据,并增加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谈判中的砝码。(摘自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10科学发展报告》)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