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地开发利用
近年来,土地日益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稀缺资源,区内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截至2006年底,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已开发土地面积为1024.04平方公里,其中已建工业项目用地面积为571.65平方公里,占已开发土地面积的55.82%。
2006年度,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工业总产值为52.86亿元,工业增加值高达12.97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收入为2.75亿元,每平方公里财政收入为2.92亿元。表6.6.5反映了部分指标排名前5位的开发区。
(四)高技术产业发展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为了加快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加强自主创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截至2006年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企业数达到3322家,同比增长3.63%。
200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294.37亿元,同比增加31.61%,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现价)的47.30%;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4322.81亿元,同比增长31.55%,占全部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47.5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008.20亿元,同比增长30.21%,占开发区全部产品出口总额的67.56%。
表6.6.6反映了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开发区的分布情况。
(五)第三产业发展
2006年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产业产值为2194.61亿元,同比增长27.17%。2006年54个开放区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其GDP的比例为21.6%,比重仍然偏低,但不同开放区比例差异较大(图4.6.1)。按照第三产业产值排名,位于前5位的开发区分别为大连开发区(197.53亿元)、苏州工业园区(179亿元)、广州(168.03亿元)、青岛(144.19亿元)和天津开发区(125.94亿元);按照第三产业产值增幅排名,位于前5位的开发区分别为兰州(175.95%)、萧山(120.75%)、拉萨(100%)、北京(99.62%)和漕河泾开发区(88.86%)。
(六)国际贸易发展
2006年,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830.96亿美元,同比增长25.69%,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6.08%(其中出口1492.33亿美元,同比增长31.14%,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40%;进口133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0.13%,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6.91%)。
其中,出口总额排名前五位的开发区分别为苏州工业园区(250.41亿美元)、昆山开发区(207.99亿美元)、天津开发区(171.45亿美元)、漕河泾开发区(107.10亿美元)、北京开发区(90.97亿美元),而出口增幅排名前五位的开发区分别为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662.79%)、惠州大亚湾开发区(447.10%)、郑州开发区(178.94%)、成都开发区(129.66%)、乌鲁木齐开发区(120.04%)。
(七)实际利用外资
截至2006年底,54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16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6%,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2948家。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开发区依次为:天津开发区(150.01亿美元)、苏州工业园区(116.28亿美元)、广州开发区(70.94亿美元)、大连开发区(68.12亿美元)、青岛开发区(66.22亿美元)。
2006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47.12 亿美元,同比增加12.97%,占全国的23.35%。实际利用外资位居前列的开发区依次为苏州工业园区(16亿美元)、天津开发区(14.7亿美元)、青岛开发区(8.28亿美元)、广州开发区(7.92亿美元)和昆山开发区(7.37亿美元)。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最多的前5位开发区的分别为虹桥开发区(567.93%)、昆明开发区(522.62%)、石河子开发区(301.96%)、太原开发区(205.82%)、成都开发区(190.76%)。
(八)财政与税收收入
2006年,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入1667.37亿元,同比增长29.61%,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65%。其中广州开发区(188.38亿元)、天津开发区(180.67亿元)、苏州工业园区(119.65亿元)、北京开发区(93.77亿元)和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88.28亿元)分列财政收入前五名,而太原开发区则以190.79%的速度位于各开发区财政收入增幅之首。
在税收收入方面,2006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税收收入1570.02亿元,同比增长28.77%,占全国税收收入的4.17%。其中税收收入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天津开发区(169.46亿元)、广州开发区(166.7亿元)、苏州工业园区(116.91亿元)、北京开发区(90.25亿元)、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84.89亿元),而太原开发区的税收收入增幅最大,达到193.6%。
(九)就业
200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设立批准企业21258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982家。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为国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截止2006年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从业人数达到474.25万人,同比增长了13.66%。从就业人数来看,排前五名的开发区依次是:苏州工业园区(42.25万人)、天津开发区(31.57万人)、昆山开发区(29.86万人)、广州开发区(17.24万人)和大连开发区(16.37万人);从就业增长速度来看,增幅较大的依次为南通开发区(114.96%)、拉萨开发区(100%)、太原开发区(73.73%)、宁波大榭开发区(73.41%)、南京开发区(40.95%)、北京开发区(40.44%)。
(十)开发区未来发展目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发展,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为指导思想。努力建设成为促进国内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结合体;成为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及其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基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区;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推进所在地区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成为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排头兵。
坚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从单纯发展制造业为主向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变,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偏重技术引进向注重消化吸收创新转变,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优势转变。
坚持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大局和宏观调控,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注重引进高新技术和开发创新,注重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注重珍惜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坚持体制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开发区要区别于城市的行政区,不断完善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综合投资环境,努力为区内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服务。[信息来源:商务部外资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