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徽农业大学有这样一个梯队,他们怀揣科技扶贫的梦想,一批接着一批走进大别山,又从大别山迈向江淮大地,至今已持续三十年——
10月24日是农历节气中的霜降,一大早,位于金寨县桃岭乡的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就忙活开了。当地茶农陈先志告诉记者:“祖祖辈辈传下来都是春夏季采茶,自打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来挂职之后,帮咱们开发了秋冬茶采摘,茶叶就一直可以摘到下雪前,茶农们又多了一项收入,社员们都挺有干劲! ”
陈先志口中的教授就是安徽农业大学茶学教授张正竹。2012年年底,他响应该校走好“大别山道路”的号召,选择到金寨县挂职扶贫。在安徽农业大学,像张正竹一样主动投身科技扶贫的师生已经形成一个梯队,30年来走出了一条获得老百姓拥护、国务院肯定的科技扶贫之路——“大别山道路”。
科技星星之火,照亮老区脱贫路
30年间,一批又一批安农人走进大别山区,送去科技致富的“金钥匙”。追溯这条“大别山道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安徽农业大学响应号召,站到了扶贫攻坚的最前沿。 1985年9月23日,该校与金寨县携手创办的农业专科班开班,在我省首开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办高等教育的先河。金寨大专班一办就是13年,先后开设了11个专业,培养了565名毕业生,相当于10年分配到该县高校毕业生的总和。
这些毕业生带着技术回到山区,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大别山区传播着科技和希望。学员祝学范创办了六安地区第一个股份制林场,创建了天堂寨百万株银杏良苗、西洋参、天麻基地,两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学员丁显勇被誉为“林业科技栋梁之才”,营造了速生丰产林200公顷。80年代中后期,金寨县蚕桑业取得突飞猛进发展,一跃成为全省蚕桑第一大县。大专班学员兴办了林场18个,推动金寨林业实现多种经营、立体开发。老区人民把大专班称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树”。
1991年,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和国家科委把该校“立足山区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柱,以智力开发为核心,以脱贫致富为目的,帮助大别山区的人民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区域性支柱产业,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开放、开发式的扶贫道路”概括为“大别山道路”。
在科技开发大别山期间,学校先后派出300名专家学者深入革命老区,培训学员100多万人。目前,大别山区8大支柱产业中,有6项是安农大科技力量参与开发、提供支撑的。
整体协同攻关,服务扩向江淮大地
当科技开发大别山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安农大的师生把服务的目光投向了更为宽广的江淮大地。“大别山道路”,犹如一支越烧越旺的火炬,光和热不断辐射到更多地区。
2000年5月30日,安徽农业大学与霍山县人民政府签订校县合作协议,正式吹响了安徽农业大学科技服务“三农”的号角。此后,该校先后与全省46个县(市、区)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战略协议,与860多家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围绕粮食生产三大计划、茶产业振兴、畜牧业发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等重大战略行动,学校组织团队,联合攻关,为安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新需要,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提高“农技”,结合生产培养“农趣”,设立基金激励“农志”。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感受“知识就是力量”,增强对“三农”事业的情怀。依托20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开辟大学生创业“试验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据统计,学校每年有近60%的毕业生在基层创业就业,涌现出了时全、刘坤、王效龙、孔小藤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10月18日,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大别山综合试验站在金寨县建成揭牌。大别山综合试验站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三大功能于一体,是安农大服务金寨及大别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拓展和延伸“大别山道路”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学校和地方的合作进入了更深层次,迈上了更高台阶。
深化教育改革,永葆奉献“三农”热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安徽农业大学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把培养服务“三农”人才作为重要工作,“大别山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全国首批获准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安徽农业大学在全省组建8个综合试验站、5个特色产业试验站,组建了远程培训、远程互动咨询服务系统,精准施肥、耕地质量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形成了覆盖全省、面向“三农”、“嵌入式”的服务体系。
学校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抓手,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 “村大工程”实施8年来,为全省各地培养8500多名“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大学生”。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0年来培训学员300多万人次。逐步建立立足“三农”需求、支撑“三农”发展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今年6月,该校与团省委、荃银高科种业联合组建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创业试验班”首届学员顺利毕业。该试验班着力培养服务农业一线,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在过去的三年培训中,试验班学员不仅在学校学习农业知识,还把大量的课时开在了田间地头的实训里。学生毕业后,校团企还为学员提供农场经营管理创业孵化,支持学生创业。毕业生罗干告诉记者,看着周围的师生在“大别山道路”中展现了自己的风采,深深感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希望学到本领后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致富。 (记者 陈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