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记者来采访,刘开忠特意换上了西装,不过并不合身,衣裤纵然已是小号,但衬在只有100斤重的身体上还是显得绰绰有余。
刘开忠是贵州省毕节大方县猫场镇的中学校长,记者让他讲讲自己的事迹,他连连摆手:“教育局说我很优秀,是典型,我说我不是,我媳妇才是,在家里干了30多年农活,没她的支持我干不下去。”
扶贫先扶志,哪家学生逃课找去哪家
在县里师范读了两年,1979年毕业分配到绿塘小学,“老实又好用”,刘开忠这样评价自己。
1985年刘开忠被调到猫场小学。学校在镇上,却没人重视教育,老师乐麻将不疲,学生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逢赶场天就回家帮忙看摊子。
“我们县是国家贫困县,穷,穷在教育,扶贫先扶志,更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掉队。”镇上很快知道学校来了个“刘老师”,哪家有学生逃课“刘老师”找到哪家去。以至于在当时的猫场小学,学生不怕校长,就只怕挂着帆布包、踏着水草鞋的刘开忠。
拿出工资建学校,五年投入12万元
2002年,猫场中学挂牌成立,没有办公室、没有操场、没有围墙、没有厕所,是个四无学校。转任中学校长的刘开忠一边积极争取项目,一边不断把自己的工资投入到学校建设中,从2005年至2009年5年间,刘开忠投入学校建设的工资多达12万元。
2007年,县教育局把猫场中学定为寄宿制学校,要建学生宿舍和食堂,但政府没经费,被征地的农民又要求高价补偿,眼看着工程就要泡汤,刘开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刘开忠带头捐了4000元,老师们跟着纷纷解囊,全校一下子捐了6万多元。“镇上的群众自发来到学校,50、100的捐款。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奶奶听说后,拿着5元钱来到学校,说她也要为猫场中学建设出一份力……”回忆起当年那一幕,刘开忠不胜唏嘘,“学校建好了,娃娃有知识了,我们就不会穷下去。”
老师和群众的做法感动了被征地群众,村民罗老五和张先明说,修学校是办猫场人的自家事,不要补偿了;其余的群众则只收6块钱一个平方米的补偿款。就这样,涉及44户群众30亩地的难题迎刃而解。
没往家拿过一分钱,还总往学校贴
刘开忠每天要走30多里路往返家和学校,镇上的农民企业家李永发曾买了一辆摩托车赠送给他,结果他一天没骑就转手卖掉,钱又用在了学校建设上。镇领导看到刘开忠辛苦,给他调了宿舍,他立即让给了需要房子结婚的年轻教师……
在老伴张槐莲的记忆里,刘开忠没有拿过一分钱回家,相反,有时还把她种地的辛苦钱“抠”去,往学校贴。让她记忆最深的是2004年腊月二十九,全家人正高高兴准备年货,这时,承包学校堡坎工程的杨勇来她家要工钱,刘开忠翻箱倒柜,把家里仅有的3600块钱全部给了杨勇。承包办公室修建的张荫顺又来讨要工钱,刘开忠直接把存折拿给他……
明年,刘开忠就要退休了。问他有什么打算,他把手里的烟头掐灭,说:“在猫场呆了整30年,也该歇歇啦,家里还有地,回家帮爱人种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