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都”精准扶贫趟出新路

发布时间: 2015-06-16 15:52:32  |  来源: 贵州日报  |  作者: 陈诗宗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凉都 贵州 精准扶贫

本报记者 陈诗宗

“种自己的地,有自己的股份,每天还能挣70块钱,现在的生活真是没得说的啦。”水城县米箩乡俄戛村打铁组村民李如军满脸堆笑。

他把家里的土地“入股”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猕猴桃,除每年固定领到土地流转费外,从第六年开始,还可以与其他入股农民一道,按照30%的比例参与分红。

“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地处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市通过“三变”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开启“决战三年、摆脱贫困”,同步小康新征程。

资源变股权,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米箩乡俄戛村妥拖组村民王天雄也把自家的7亩地入股了润永恒公司。他告诉记者,土地不“撂荒”,收益有保障。

土地“入股”,本质是将资源变股权,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从去年开始,六盘水市对农村资源进行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评估认定,将村集体可经营性资产量化,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转换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截止目前,共有集体土地15.5万亩、“四荒地”7.4万亩、水面6.3万平方米转变为村集体持有的股权。

资源变股权,一个“股”字蝶变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2014年,六盘水通过整合资源,入股农业企业、合作社或其它经济组织,建成万亩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42个,千亩以上优质原料生产基地59个;消除“空壳村”157个;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477万元。

优化了农村社会关系。在资源变股权的大背景下,村组和农户成为股东,形成了集体、村民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发挥了资源的连锁效应。通过股权化平台,构建村企互惠、工农互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机制,破解农村资源分散难以发展、农户单一主体难以进入市场的难题,进一步激活了农村“沉睡的资源”。

资金变股金,分散的资金“聚”起来

一些地方“年年扶、年年贫”的怪像,究其原因,无外乎“投入分散、‘一次性’使用效益低”等原因。

如何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六盘水在坚持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投入作为村的发展类资金(除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外),转变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本金,投入到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村集体和农民按股比分享收益。

六枝特区郎岱农业扶贫产业园区猕猴桃产业园占地5000亩,由贵州天地人和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当地为了加速园区建设,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将园区建设的30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作为2618户贫困农户股份入股到该公司,占股20%,产生利润由贫困村民共同分红。

2014年,六盘水共整合财政资金2.6亿元,涉及11个部门,带动集体资金6608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260万元入股经营主体。同时,该市还明确市级和下辖四个县区每年各出资5000万元,共同组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特色农业“3155工程”。

当地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资金变股金实现了“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把分散资金集中投入合作社、企业平台,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

有利于解决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分散,使用效益低的问题,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关系,通过不断培育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小农户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农民变股民,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农村“两无”贫困人员和城市无固定职业居民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之一。对此,钟山区积极探索推进金融扶贫,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面对六盘水市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的契机,钟山区以惠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作为发起人,投入财政结转扶贫资金752.4万元,为农村“两无”贫困人员106户、197人及城市无固定职业居民贫困人员115户、115人购买原始股份440万股,每股1.71元,按每股15%的收益计算,每年将产生收益66万元以上。

按照“市场主导、平等自愿、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原则,六盘水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等入股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按股份获得收益,同时将财政定向投入到贫困户的帮扶资金,转变为贫困户持股,投入到村集体领办或创办的经济组织以获取收益。

去年全市56682名贫困人口受益于扶贫资金变作资本金入股,30789人实现脱贫。

农民变股民,说到底,其实是农村生产关系层面的变革。此举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民变股民,推动扶贫方式的变革。

六盘水市市委书记李再勇、市长周荣表示,“三变”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是西部贫困地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次积极尝试。(来源:贵州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