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造血”扶贫助拔“穷根”

发布时间: 2014-11-20 11:23:26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樊荣华 张银芸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广西来宾 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 异地扶贫搬迁

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易地扶贫搬迁创出“来宾模式”,“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顺利推进……这些新进展、新模式、新项目改变了来宾市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让群众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今年,来宾市不断增强扶贫开发“造血”功能,以“跳出扶贫抓扶贫”的大扶贫理念和“思路大调整、资金大整合、帮扶大发挥”的总基调,全力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合力共为、真抓实干,确保了全市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落后面貌显著改观。

精准扶贫撬动扶贫开发新局面

如何让扶贫更加精准,成为来宾市扶贫工作的重点。象州县根据各行政村经济发展现状、生产生活条件状况、教育卫生状况将行政村的贫困绝对指数分为两大类,再确定贫困系数、综合指数,真正做到了“精准”。在此基础上,该县在实施产业开发过程中率先将精准扶贫与连片规模化经营有机统一起来,打造“瞄准对象、选准项目”工作品牌。

瞄准扶贫对象,开展精准扶贫,增强了扶贫“造血”功能。今年,全市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创新扶贫新机制,转变扶贫发展方式,吹响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号角。

目前,来宾市新一轮的贫困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圆满完成,全市共识别贫困村247个、贫困人口366730人,贫困村、贫困户信息全部录入全国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易地扶贫搬迁解决群众长远生计

今年国庆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的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古占新村游客不断,开办“农家乐”的瑶族同胞蒋绍华每天都在忙着接待客人,虽然辛苦,但他乐见收入增加。“如果没有易地扶贫搬迁,我们永远不敢想会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打理着自家的“农家乐”,蒋绍华对奔小康信心满满。

今年,来宾市不断探索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在依托新农村建设、依托城镇化建设、依托旅游产业、依托工业园区实施易地搬迁这四种新模式的基础上,对符合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的对象,有计划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全年计划筹措资金7882万元,对912户4566人进行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截至10月底,来宾市共投入资金约8363万元,开工中央投资项目42个、完工37个,已搬迁贫困群众554户3255人,初步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的目标。

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为扶贫新方向

2013年,象州县中平镇大架村长江屯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是全县29个贫困村之一。今年,该屯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进大公司,成立了“象州祥辉果业生产合作社”,采用“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1500亩红肉蜜柚产业基地。

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农户到基地上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等,长江屯群众从过去的“泥腿子”变成了可获得多份收入的新型农民。

合山的千亩澳洲坚果庄园、忻城的薰衣草庄园、金秀的野生茶种植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遍地开花,成为农民增收的主途径。

今年,来宾市扶贫产业开发项目改变过去“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以推进“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大力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对象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用基地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今年以来,全市发展甘蔗、优质水果、茶叶等种植项目2.2万亩,低产改造2.1万亩,发展大鲵、家禽、家畜等养殖3.8万只(头、尾)。通过发展重点扶贫产业,全市有4.3万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增加了收入,产业扶贫初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