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让百万贫困人口早日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 2014-10-30 15:22:44  |  来源: 宁夏日报  |  作者: 刘慧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宁夏 创新机制 精准扶贫 贫困人口

创新机制 精准扶贫

让百万贫困人口早日过上好日子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 刘慧

宁夏是全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省区之一,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深是个现实大问题。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和各地各部门始终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发展生产,不断提升扶贫开发水平。贫困集中的西海固,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987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5247元,增长432%,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由解决温饱开始转入巩固温饱、逐渐迈向致富的路子。

按照新扶贫2300元标准,宁夏还有100万农村人口需帮扶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且面临着新的困难:一是贫困人口在减少中又有不可抗力出现的致贫返贫人口压力;二是脱贫群众稳定收入和持续增长的路子还不多;三是贫困地区落后面貌虽然总体改善,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投入不足。这些问题是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所在。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总结实践经验,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立足实情,脚踏实地,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奋力拼搏。

一、着眼全局,按扶贫开发的路线图全力推进

完善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体系,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一是打好“两场硬仗”。对35万生态移民中已建成的移民区,要完善生产生活条件,通电、通水、通路、通车、通邮政、通广播电视,有学校、有医务站、有就业服务中心、有村活动场所、有环保设施。把移民群众增收作为生态移民工作的核心,对有些移民区在生产生活条件上存在的问题,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解决,使其站稳脚跟,能够发展。对尚未搬迁的要选好址、安置好,不能不顾条件,不顾群众意见,为完成任务一搬了之,要实实在在、将心比心地做好工作。对65万需就地帮扶的贫困群众,要切实落实好基础设施到村、产业项目到户、培训转移到人、帮扶责任到单位的“四到”措施,使他们立足当地,脱贫致富。无论是迁移出来的,还是就地帮扶的贫困户,都是扶贫开发的重点,都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力攻坚解决。二是要实施“两轮驱动”。即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区域开发,就要加快推进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这一区域具有建设城镇和发展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的条件,能够集聚人口、产业、信息和基础设施等要素。推进清水河城镇产业带的开发建设,符合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也将为西海固地区的扶贫脱困开辟新的空间,提供长远支撑。精准扶贫,就是在深入调研、准确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区500个整村推进村,村村有规划,户户有项目,一村一村、一户一户脱贫销号。三是要坚持“两条底线”。对贫困地区的考核,虽然不再以GDP论英雄,但必须考核贫困人口减少和群众收入增长两个指标,既要考核绝对值,也要考核环比率。“两场硬仗”是硬任务,“两轮驱动”是硬措施,“两条底线”是硬指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单位)都要全力以赴,按照自治区的部署和要求,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二、精准发力,攻克扶贫开发关键点

扶贫开发是让贫困群众在脱贫的基础上有稳定的收入渠道、有可靠的保障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我认为,至少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培育致富产业。产业是拔穷根最根本的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把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立足实际,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上。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什么能赚钱、能致富,就引导农民干什么。要积极扶持、引导和鼓励一批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实行“公司+农户”“科技+农户”等模式,建立与贫困农户对接机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实现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

要帮助贫困群众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马铃薯、牛羊养殖、冷凉(设施)蔬菜、苗木(花卉)、特色林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业,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关键是解决水和路的问题。这是致富和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要加快中南部城乡饮水水源和连通工程建设进度,早日让百万贫困群众告别饮水极为困难的历史,同时要加强水源涵养和水利骨干工程建设。要按照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统筹中心城市、大县城、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统筹铁路、公路、机场、水利、信息化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为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激发群众自强。扶贫工作的“扶”只是外力和外因,而治“贫”的内因和主体则是贫困群众自身。人不怕穷,就怕没有志气;不怕条件差,就怕不苦干而等靠要。因此,扶贫必须先扶志,治贫必须先治愚。如果单纯物质扶贫而不扶志,即使一时脱贫了还会返贫。外部的扶持仅仅能为脱贫创造一定条件,代替不了贫困群众自己的努力。要加强政策宣传,注重思想鼓励,强化精神扶贫,帮助贫困群众领会党的富民政策,特别要把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素质,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的重要方法,有的放矢搞培训、办讲座,解疑难、传技术,帮助掌握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形成合力,建立扶贫开发新机制

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社会帮扶、共同致富,形成具有宁夏特色的扶贫开发新机制。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共下一盘棋。“先定菜谱,按谱成席”,无论空间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都要聚焦扶贫开发,与扶贫开发规划相衔接,按扶贫开发规划布局投入。二是资金整合捆绑,握紧一个拳头。全区各类涉农扶贫资金,要有序“集结”,扶贫开发搭台,部门合力唱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与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关系最密切的项目上,用在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根本问题上。三是多种措施并举,共圆一个梦。扶贫开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扶贫开发的成效直接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各级政府担当起责任主体的同时,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都是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要认真做好中央单位帮助扶贫、闽宁协作对口扶贫、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等工作。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开展蹲点扶贫,所有贫困村都要有挂职干部驻村帮扶,不脱贫、不脱钩。总之,要调动各方面广泛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完善机制,拓展领域,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