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扶贫“死钱”变“活钱”

发布时间: 2014-09-23 09:36:35  |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  作者: 剑雪封侯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造血 扶贫资金 扶贫工作 输血 扶贫模式

近年来,承德部分重点县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入股市场主体、贴息撬动金融资金等方式,让直接到户的扶贫资金成为能够生财的经营资本,给贫困群众带来一条持续生财之道。(9月8日《河北日报》

扶贫资金变成农民的经营资本,就像是把“死钱”变成了“活钱”,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来短期扶贫模式带来的弊端,建立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这是我省改革扶贫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实现“造血”式扶贫的一个缩影,更是把扶贫资金由“不可再生资源”变成“可再生资源”的成功实践。

人体之于血,犹如植物之于水,须臾不可或缺。给贫困户“输血”,只能帮其解决暂时之需,教他“造血”的方法,则可以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从这一点讲,承德市把扶贫资金变农民股金的方式,实行“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的扶贫模式,正是强化了扶贫的“造血”功能,使扶贫资金成了“摇钱树”、“下蛋鸡”。

扶贫开发,不光是给困难群体一点好处、送点温暖,而是要更多考虑生产怎么发展,增收怎么实现,帮助农民增强致富的本领,找到致富的路子。这就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要从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增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转变。正如省委书记周本顺所说:“如果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起不来,给的再多、帮的再多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扶贫工作就要像承德一样,将扶贫资金变为经营资本,为扶贫工作打开一扇窗户,注重运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激发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内在活力。

的确,扶贫要激发内动力、循环力、再生力和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走出一条内源发展脱困之路,从而拨掉穷根,加快实现全面小康。从“救济式”到“开发式”、从“输血”到“造血”、从“覆盖地区”到“扶贫入户”、从“整村推进”到“精准扶贫”,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后,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和“攻坚期”,而承德的做法无疑给全省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实践表明,只要有了好机制、好办法,就能清除诸多“拦路虎”,脱贫致富就不是难题。承德就是通过改革扶贫机制,推行股份合作经营模式,破解了农民缺乏经营资本的难题。同样遵循改革创新的原则,各地攻坚克难的好模式层出不穷:威县积极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探索构建土地出租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股金的新兴运作模式。巨鹿县创建“两个组织”信贷扶贫模式,利用干部集体担保+农户分组互保的双保险模式,破解贫困户贷款难题……,这些做法都是扶贫的治本之策。

脱贫不只是要资金、要政策,扶贫也不是发钱、送好处。古人说,“救急不救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什么是“渔”?那就是脱贫的科学方法。只要我们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扶贫政策,动员社会帮扶,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授人以鱼”扶贫为“授人以渔”扶贫,贫困地区就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剑雪封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