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昭通8月15日消息(记者陈屹 葛修远)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目前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工作重点已经向灾后重建过渡,但是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废墟清理搜寻等工作也在同时推进。就在昨天,云南省卫生部门相关的负责人介绍:目前,震区未发生大规模疫情或传染病例,防疫工作整体平稳,但是面临着一些困难。
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陆林介绍,鲁甸县、巧家县发生传染病的风险等级较高。
陆林:根据近三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灾区基础设施破坏情况、灾区饮用水检测现状以及灾区的气象条件,对鲁甸、巧家、会泽的肠道、呼吸道、虫媒等传染病进行了风险评估。评估总体结果是,鲁甸和巧家的风险等级为二级,发生的风险较高。
陆林说,目前,震区的卫生防疫,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陆林:目前正处于肠道、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部分安置点通风不畅。气温变化较大,每天温差在10度以上。灾区安置点公用厕所和垃圾的处理能力仍然不足,苍蝇的密度较高。灾区多雨,现在水源污染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昭通市常务副市长何刚认为,立足自身,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搞防疫,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目前所面临的压力。
何刚:不管是有些老百姓还是有些干部,可能都以为这里有防化团,那里有疾控中心,就不会有传染病了,垃圾粪便都是他们包干了。不可能,那么大的灾区范围,怎么可能靠三四百人去做呢?
尽管震区目前的防疫工作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负责人的肯定,但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笑春,还是给工作组绷弦加压。
张笑春:地震是天灾,疫病是人祸。如果说灾区发生疫情、发生传染病的爆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危害、造成损失,那我们这些人就是罪人。
鲁甸地震救援逐步由人员搜救,转入废墟清理和群众被埋财物搜寻的阶段,连日来,相关救援队伍奋战在灾区的各个村落,清理废墟,搜寻被埋财物,努力为群众减小受灾的损失。
14日一大早,云南防边总队31名官兵向营盘村进发。村民许顶莲在村口拦住说,自己的母亲地震中受伤躺在昭通的医院里,白天黑夜惦记着家里倒塌房屋下面的财产。
许顶莲:老人睡在床上,就在叫她的钱,给她刨出来,给她看一下。
根据大致确定的位置,战士们马上行动了起来。
官兵:到那边去放好,这个人家以后灾后重建以后还能用呢。这里头是钱、现金还是低保?
许顶莲:现金也有,那个本子也在里边。
官兵:现金也有。
许顶莲:现金也有。
官兵:大家注意啊,第一个问题安全问题,就是这个防止(捞空),地下是空的。第二个就不要踩到钉子,下边木房子有钉子,瓦片不要扎在脚上。
2个小时后,官兵们在瓦砾和尘土中,将许顶莲母亲藏在不同地方的钱找了出来。
官兵:1、2、3、4、5、6、7、3600,加前面的1000,4600!揣好,点好。
许顶莲:6、7、8、9、10、11、12、13。
官兵:你想想还有没有?
许顶莲:应该没有了。
目前,在地震中被掩埋在废墟下的动物的尸体或其他容易腐败物品已经开始腐烂,在清理过程中部分官兵出现了皮肤病症,云南疾控中心主任陆林提醒灾区的救援人员和广大群众,在清理废墟时要特别注意个人的防护。
陆林:一定自己要动手,因为得专业的这个很难全面覆盖,那么自己房前屋后个别少数的这些动物尸体、家禽自己进行处理,最简单的就是深埋,然后用石灰来进行消毒。
地震不仅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也给当地珍惜自然资源带来明显的影响。目前,当地特有的五针松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全球仅有原生的巧家五针松34棵。被列入了全球100种最濒危物种名单。在这次地震中,多棵巧家五针松也在震中受伤,当地正在全力的救护。
由于地震引发多种次生灾害,巧家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生和人工繁育的五针松受灾严重。
保护管理科科长李文虎:巧家五针松野生的有7株,因为山体落石,造成了树皮的损伤,人工繁育这一棵,因为垮塌造成被全部掩埋了。
植物分类学教授李乡旺说:对其加强保护迫在眉睫。
李乡旺:整个松树的演化过程,地质啊、地球的演化啊,地球的漂移啊,它的研究价值也很高的。现在要做工作呢,就是要把它的抢险救灾这块工作列入到地震的救灾的范围里头,一个就是说把它周边的环境该清理的要清理一下,有的受伤的要采取保护措施,有的埋掉的要看看能不能再恢复,然后周边的环境建设,包括公路、包括它整个小道的那些建设可能这一块都要关注一下。
据李文虎介绍,保护区已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救护。
李文虎:首先是对野生的、受伤的树干部位,采用生石灰涂抹的方式,以防止病菌对它的感染。再一个措施是我们用树枝捆成捆,用藤条固定在巧家五针松树干的面向山体的部分,防止再有落石对巧家五针松进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