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胡锦涛:黄金时间虽过 救人仍是重中之重 -央行暂缓调高成都等6市州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紧急注入资金血液 -富锦九零粮库确有大量亏空 数额尚未查清 地震不会引发粮价上涨 -解放军记者等一线救灾人员均免费承保 单位和个人暂时别到灾区 -4月70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放缓 深圳领跌 地震将成打压房价的强音 -深市21家四川上市公司所受地震影响披露完毕 受灾"伤情"不一 -地震局:近几天可能发生多次5级甚至6级余震 称从未隐瞒地震信息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2.4亿元支持抗震救灾 各界捐赠款物13.44亿元 -央视 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就"火炬手空手捐款"致歉 南昌调传递线路 -蒋洁敏:中石油对不起散户 承诺不建楼不买车 已叫停成品油出口
我国首次在特大自然灾难后接纳国际专业救援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人们注意到,唐山大地震四年后,已经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中国的观念就已发生了悄然变化。

1980年,由于遭遇严重水旱灾害,中国第一次谨慎地向外传达了愿意接受救灾援助的信息。当时的西方舆论惊呼:“这是30多年来中国政府首次要求国际援助!”“中国终于抓住援助之手来应付灾害。”

“拥有先进经验的外国救援队此时进入重灾区应该说是‘雪中送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说。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所所长王帆说:“虽然外国救援队没能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但是他们携带的先进医疗救护设备和丰富的实地救护经验,一定能协助中国政府尽最大程度抢救更多的生命。”

周瑞金说,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在抗震救灾方面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相信日本救援队参与汶川灾区救援能发挥技术优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一些国家表示愿意派遣救援人员赶赴灾区,“我们是根据邻近和快捷的原则作出有关决定的”,“我们对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给予中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援深表感谢”。

近年来,中国在其他国家突发灾难后也多次派出专业救援队伍,进行人道主义救助。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土耳其等国家的灾区都留下了中国救援队员的足迹。

当31名日本救援队员携带生命探测仪、煤气泄漏检测仪等仪器设备赶到青川灾区时,正值搜救被困者的“最后窗口”。

“目前,受困者的生存希望应该说很低了,但即便这样,以前也有在这种时刻救出生还者的先例。”小泉崇说。

16日下午,救援队来到了青川县中医院宿舍楼开展工作。这幢6层楼房中间坍塌。目前了解的情况是,楼内压了12人,其中9人的尸体已经挖出,废墟内还有三人。

“此次接受外国援助,也是中国整体应急机制进一步充实完善的体现。”贾庆国说。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自2005年8月起,已不再把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的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作为国家保密事项。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官员当时曾表示,这“有利于在减灾和救援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迅速披露有关信息,紧急动员全国一切可能使用的资源投入抢险救灾。中国政府救灾的效率和透明受到国际舆论的普遍好评。

除了接受国际救援力量外,地震发生后不久,中国就允许外国记者进入灾区采访。16日,又有一支中外记者采访团抵达灾区。

周瑞金说,相比唐山大地震时期的保守,中国政府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坦诚以对国际社会,信息披露及时、充分,反映了中国的更加开放、成熟的趋势。(参与采写的记者有:程志良 李云路 白洁 丁静 赵叶萍)

来源: 新华网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著名爱国人士郑家纯先生为灾区捐款5000万元
民政部:在灾区设立救助站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救助
中国各地民众积极为四川地震灾区献血
子弟兵汶川地震灾区生死营救100小时全记录
环保部:灾区31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饮用要求
外国救援队陆续抵达成都并立即赶赴灾区救援
大熊猫饲料已由专车绕道运往四川卧龙保护区
心理专家称部分灾民存在严重心理障碍
中国大规模抗震救灾行动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心理援助手册“六一”前免费送到灾区学生手中
图片新闻:
地震重创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保护站[组图]
目击四川汶川地震灾情 道路损毁严重[图集]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对策/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聚焦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国际现代化 / 生态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