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11月13日电(段红彪)912.17亿元,这只是“双11”当日阿里巴巴一个电商交易平台的实时数据。7年的发展,让“双11”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网购狂欢节,其背后是“互联网+”催生的消费动力和创业创新,“双11”的消费热潮也再次证明,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业内认为,“双11”当日主流电商销售额再创新高,显示国内消费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6.2%,成为统计数据中的最大亮点。然而,经历“七年之痒”的“双11”今年呈现出多少亮点?网购热潮背后又对实体经济助益几何呢?
“七年不痒”:天量成交再创多项纪录
11月11日24时,来自阿里巴巴“双十一”全天的实时数据显示: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金额为912.17亿元人民币。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摄
2015年11月11日,在北京水立方数据直播大厅的大屏显示,零时12分28秒,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总成交额突破100亿元,而去年达到这一成交额则用时38分钟。
有数据统计,2015年11月11日,全网单日交易额达1229.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7%;全网包裹数6.8亿个,平均客单价181元,40余个国家、超过3万个国内外大小品牌参与了这一盛大节日。
另外,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当天为“双11”特别举行了一次远程开市敲钟仪式。纽交所总裁Tom Farley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一起出现在“水立方”现场。
今年“双11”是电商平台第一次大举进军农村市场,广大农村消费者的表现令人惊讶,截至11日中午,农村淘宝中最受欢迎的十大单品中,平板电视占据了三个名额,汽车占据两个名额。来自京东的数据同样显示,农村市场销量最大的是50英寸的大屏幕电视。
另外,国际化是今年“双11”的另一大亮点,更多的国际化品牌开始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野,而“双11”也不再是中国人的专属。根据阿里部署,今年的“双11”天猫有效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实现“全球买、全球卖”。京东也推出了全球购业务。除了欧美日韩等国知名品牌直购外,京东还正式在广州南沙启用了首个国内全球购自营物流基地。
从2009年至今,经历“七年之痒”的“双11”不但没有显露疲态,反而创造了多项新纪录,玩出了“新花样”。
网络经济,为实体经济注入多少“活水”?
资料图:11月11日,中国民众每年一度的购物狂潮大幕开启,济南快递业“同城快递”率先启动投送热浪,济南一高校快件配送集中地摆满学生们的购物快件,取件学生络绎不绝。中新社记者 张勇 摄
如火如荼的网购热潮,对于正在经受考验的中国实体经济又意味着什么呢?事实上,互联网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双11”天量交易额的背后,同样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一场盛宴。
有评论指出,“双11”的狂欢消费正是目前中国经济急切盼望和需要的,对于正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对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的中国经济,对于急需消费拉动的中国经济,称得上是一场及时雨。
马云认为,“双11”只是体现中国强大的消费力拉动内需的冰山一角。而事实上,消费的另一端,已不存在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划分,实体经济借助互联网创造了销售的奇迹,这是内需的另一种形式的释放,或许,也标志着中国新实体经济的崛起。
有专家表示,随着互联网与电商的普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界限将逐渐模糊,所有传统行业都将受益于“互联网+”。从这一点上来看,“双11”的网购狂欢,同样是实体经济的狂欢,网络经济引来的“活水”终将流入实体经济。
中国正在加速推进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使互联网经济成为驱动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前不久的中央党校公开课上所讲的,尽管中国经济放缓,但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
可以预见,“双11”带来的千亿交易额,不会是无源之水,消费的转型升级必将释放日益显著的内需动力,最终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