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重阳节,再谈敬老日

发布时间: 2016-10-09 16:54:04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薛宝生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敬老节,敬老日,九月初九,重阳节,老龄化

2016年的10月9日,巧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到来,又巧逢星期天的登门,可谓顺之又顺,喜之又喜,好之又好。亦可谓有时间为自己的爸爸妈妈,为所有的老年人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节日。重阳节,虽说还没有法定假,但如此的巧合,可以让子女们利用双休日回家看看,献上一颗赤城的敬老心,也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涌动起敬老潮,而很惬意。

敬老心,敬老潮,见证了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和敬老优良家风,在神州大地传承、发扬,在人们心灵里生辉、闪耀。我们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两个“九”叠加,“二九”相重的日子,其含义不只是相加,更有相乘的意味。被人们称之为“重九”的这个好日子,随着中国节日文化的嬗变,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从背后一步一步地走到台前,引起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关注。

重阳节自古有之,渊源流长。据资料介绍,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说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确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都在过这个节日,并延续到了今天。其习俗,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而容纳了中华民族敬老优良基因的各种重阳节习俗,也越来越清楚完整地诠释了重阳节的内涵外延,其深刻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还在凸显,重阳节所产生的节日文化影响,不可小视。

比如:在汉代中叶以后,形成的儒家阴阳观,就有六阴九阳之说。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因此,重九,亦被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重阳”。而在民间,农历九月初九则有登高之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甚至还有称重阳节为茱萸节、菊花节、老年人节的。可见,重阳节在我国所有的传统节日当中,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特点突出、作用特殊、难以取代的节日味道和节日气氛。

尽管对重阳节的定名多种多样,但人们在理解重阳节本来就有的核心精神和具体意义上,却大同小异,可谓基本一致。比如:我们中国人往往将数字谐音化,然后取其义予以理解和使用。这样做,倒也充满了吉祥和乐趣,显然释放出了良好心愿、美好祝愿和节日文化的正能量。你看,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并列在一起,人们就有了无限的遐想,并在其谐音“久久”两个“久”上大作亲情、爱情、友情“三情”文章,于是赋予重阳节新意。

这就是九九重阳,久久敬老。敬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长久。而在这一天,更需要祭祖先,集中开展好敬老活动。根据习俗,我们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到来时,家里的老年人一般会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去登高,或赏菊、喝菊花酒,或插茱萸,或品尝蛋糕,或吃美食。这些活动项目的开展,无疑会浓厚敬老氛围,老年人的最爱,孩子们的最孝,将升华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和敬老优良家风。

其实,有滋有味地过好九九重阳节,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延续,更有与时俱进的内容丰富和提升。比如: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一些地方就把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节,确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到了1989年,我国政府则将农历九月初九确定为老人节、敬老节。随后,这个传统节日又有升级,成为我国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一个法定节日。

1996年8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15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的,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这意味着,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终于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依法过好九九重阳节,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实现重阳节法制化,实乃共和国顺民心、合民意的重要举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敬老的高度重视,对亿万老年人的亲切关怀,展示出全党全国关爱老年人的实际行动持续落地。敬老,无疑成为一种温柔而又有力的法治行动。当然,敬老,也需要法治保驾护航。

人们都说,最美莫过于夕阳红。不过,人到了老年时,可谓难题不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的下降,生活质量虽然不低,但生命质量却不高。疾病的折磨,灾害的打击,烦心的袭扰,缺钱的压力,不孝的伤感,等等,都让很多的老年人吃不消。尤其是一些家庭缺乏应有的敬老感情,薄待、冷待、虐待老年人现象的存在,更让老年人寒心。如此之为,都是人心不容、法律不容,更是有违九九重阳节本意的恶举。一个民族,如果丧失敬老,将会变成一个没有人性、没有文化、没有道德和法治底线的民族,极其愚蠢。

又到重阳节,再谈敬老日。在敬老上,习近平总书记早已作出光辉榜样。3年前,也就是2013年10月1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曾刊载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齐心,为纪念老革命家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所作的《忆仲勋》一文。文中回忆2001年10月15日,家人在为习仲勋老人举办88岁寿宴时,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难以脱身,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

习近平在信中深情地写道:“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48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在新华社曾经发表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一文中,也透露出一个细节:尽管公务繁忙,每当有时间一起吃饭后,习近平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日理万机的习近平,以一颗纯正的孝心去敬老,带出了发扬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的社会清风,也带出了久久敬老的优良家风。作为我们百姓之家,没有理由不去敬老。敬老,这个话题永远不能淡化,因为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就有敬老基因。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九九重阳必将再重阳,敬老永恒。

(作者:薛宝生,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