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20(二十国峰会)杭州峰会即将召开。在目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展现大国应当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机会。不过,要主办一次成功的会议,中国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今天国际经济的总体局势可以用一个字面的变化来说明:曾经是西方(尤其是美国)软力量核心的“自由贸易”,已经变成一个肮脏的词汇。最近一轮的全球化主要是从上世纪80年代的英美国家开始,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经济发展。中国也在当时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不仅参与了全球化的进程,而且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如果全球化没有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的积极参与,它很难叫做全球化。同时,中国本身也从这一波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但是,这一波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在促成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和各国内部带来了诸多非常严峻的问题。在国际层面,国家间各种政策协调远远跟不上全球化的进程,导致了两次危机,即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G20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是围绕着这两次重大危机展开的。
就各国内部来说,两个主要的因素即全球化和技术变化,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收入差异越来越大,社会越来越不公平,绝少数富人越来越富,而中产阶级则越来越小。这种现象在西方被称为“富豪经济”。今天,很多国家金融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崛起,而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更是赋权资本。在人类历史上,人们从来没有感受过资本像今天那样的巨大能量。
西方反自由贸易化倾向
在世界经济方面,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很长时间里,各国都大力提倡自由贸易,自由贸易也是西方最具有吸引力的软实力;但现在,谁提自由贸易谁就会受到攻击。全球化以后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本来就是因为各国内部体制跟不上外部环境变化、内部改革不到位的产物;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各国内部政治问题、外部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今天,世界也正在经历着地缘政治的大变迁。无论是中东乱局、欧洲难民潮、朝鲜核危机、南海主权之争,无一不体现地缘政治的崛起,充满着不安全。
在这种局势下,作为G20的主办国,中国应当采取怎样的立场和政策呢?在如今的国际背景下,中国本身的国际经济环境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首先是外部环境。欧盟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其说是因为中国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因为欧洲的诸多现实问题,使得欧洲国家更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再者,中国也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一些国家利用朝鲜核武器、东海和南海主权纠纷等问题,在中国周边向中国施加压力。
因此,中国首先必须逃避世界地缘政治之争的陷阱。今天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最大不确定性的,就是地缘政治的回归。地缘政治和安全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关切。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责任利用这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有效消除地缘政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促成人们的关切从地缘政治转移到商贸合作和发展。
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的进程
世界上能够富裕起来的国家,不管是小国还是大国,都是开放的国家。中国也应当强调自己要通过进一步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来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对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要通过更加对外开放的方式来化解,避免国家间的冲突,甚至是战争。
中国应该大力推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已经成为也继续会是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西方世界到现在为止,在推动全球化进程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现在西方经济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开始搞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在中国经济越来越开放的条件下,全球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是世界现行自由贸易体制的维持者和改进者。中国基本上已经通过内部改革和世界自由贸易体制接轨,并在现行体制内部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由贸易”同样可以成为中国的软实力。
进而,中国也需要理解、包容和接受新的规则。尽管美国试图在制订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例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并且在一些方面并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利益甚至是针对中国的,但中国也是抱着理解和开放的态度。只要是贸易规则,必然具有普遍性。这些普遍规则即使不符合甚至损害中国眼前的利益,长远也是可以符合和增进中国的未来利益的。并且,中国可以把新的规则转型成为改革内部体制的动力,就如中国为了加入WTO而进行的体制改革那样。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还要做加法。中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并且随着消费社会建设,中国内部市场对于西方(和整个国际社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更可以在现存国际贸易规则之上,再加新规则或者修改老规则。对中国来说,经济总量的增大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写新规则的机会,更是造就着中国执行规则的能力。
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经济合作论坛,G20的使命不仅是要沟通各国之间的经济金融政策协调,也肩负推动可持续的国际经济发展,和实现国际发展的公正性的责任。今天的G20在处理所有上述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这次峰会能够在促进世界自由贸易和推进全球化方面取得共识,对中国和世界都将极为有利,就会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会议。
(作者: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外文局“中央厨房”人民画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