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后才能呼吸正常空气,等得及吗?特约

发布时间: 2015-12-08 14:52:2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张田勘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污染过程 超标排污 环境违法 雾霾

作者:张田勘,学者

自11月27日开始,北京空气重污染已经持续了5天。11月30日晚间,北京市部分监测站点PM2.5浓度甚至一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的极值。北京市环保部门表示,本轮污染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

在如此恶劣的空气中呼吸求生,是每一位生活在京津冀的人的噩梦。12月2日,天空放晴,人们以为噩梦结束,但是,环保专家对京津冀空气质量的解答又让人们陷入噩梦永无梦信时分的严重焦虑之中,因为,京津冀的人要呼吸到最低达标的空气还要等15年。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的研究显示,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中,京津冀地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的时间最晚,要等到2030年。具体而言,京津冀地区2013年的PM2.5年均浓度为106微克/立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削减40%达到64微克/立方米,2030年可以削减67%实现达标。

2030年京津冀达标的标准是多少呢?按照2012年3月2日环保部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国标)中的PM2.5浓度限值是,二级标准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和75微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接轨。

其实,这个标准已经是最低的了,世界卫生组织的PM2.5浓度标准是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10微克/立方米,离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还差一大截,同时也与2008年的“奥运蓝”标准存在差距,后者的标准是55微克/立方米。

有意味的是,一项研究也是以15年为标准,预测出空气达标与不达标的结果和后果。如果要让津京冀的人等待15年(2030年)才能呼吸到最低合格标准的空气,最等不及的是一些有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过敏症和可能患癌的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015年11月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血管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称,如果中国能保持2008年的“奥运蓝”空气质量,可在2030年之前防止中国城市地区大约9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并使千百万人延长生命。

反过来理解,如果中国的空气不能达到“奥运蓝”的质量,在15年内,就有90万人死于空气质量不合格诱发的多种疾病。尽管这是一个全国的数量,而非京津冀地区的人数,但是,考虑到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是全国较高的(484人/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也是全国较多的(1.11亿人,占全国的8.1%),空气质量不达标造成的死亡数也是较大的。简单地以8.1%计,空气质量不达标在15年内也可能造成7.29万人死亡。如果再加上雾霾引发的其他疾病,以及雾霾对更多人的健康危害,这个经济账将会更大。

15年太久,京津冀地区的人肯定等不及,尽管现在生活在京津冀的人已经麻木,也不会提出抗议,但是,人们会选择用脚投票。不仅如此,外国人也会选择用脚投票,如此,京津冀地区的损失就更难以计算。

京津冀雾霾的症结其实不难找到,而且也有办法解决,就看有没有决心、魄力和有效的执行力进行整改。

环境保护部于11月27日派出10个督查组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重点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和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督查。结果表明,很多企业在违规排放重污染气体。

以钢铁行业为例,对相关钢铁企业进行的全面大排查显示,200多家钢铁企业的70%以上无法按照标准排放污染物,都存在超标排污,尤其是一些钢铁企业根本就没有污染治理设施。企业敢于这么做的原因在于“违法成本低”。尽管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加入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措施,但实际上从今年以来环保部派出的督查组检查结果来看,这些措施要么执行不力,要么打折扣,要么是罚款数远低于污染的成本,环境违法问题仍较普遍。

为此,专家早就开出了药方。例如,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提出,要从根本上治理雾霾,就要改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一是要把能源消耗量降下来;二是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三是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排放。

如果能施行这些措施,也许不会让京津冀地区的人拿命和健康,以及生活和生理上的不适来再忍受15年的恶劣空气危害。

(稿件来源:观点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