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信银行”们,谈颠覆为时尚早

发布时间: 2015-11-26 11:09:24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伍聪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百信银行 互联网 金融 颠覆传统 银行服务

伍聪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日前,百度与中信银行联手合作成立“百信银行”。这是中国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因此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直销银行”从2013年起在中国出现。2013年9月起,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相继推出直销银行业务,此后国内有超过20家银行都推出了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大象”腾讯、阿里也相继投资设立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之后,与百信银行的共同模式都是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产品和银行服务,没有线下网点,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

当前,市场有不少声音认为“百信银行”们犹如中国金融的救命稻草,代表着新趋势和新方向,甚至可以替代或颠覆传统银行。笔者认为,这些都是不客观、不理性的,期盼一步登天,结果将是摔下来遍体鳞伤。

“百信银行”们,是银行还是互联网

投资银行不是银行,直销银行不仅仅是银行。互联网企业办银行,一般称为“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办互联网,一般称为“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并不是孤立的,在互联网新演进和金融新业态下不断融合,形成互联网与金融的同源共生、相互补充、合作共赢的新型金融模式。“百信银行”正是如此,既是百度办的银行,也是中信银行办的互联网;它的金融业务,就是利用互联网的精神和互联网的技术,结合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新的金融解决方案,形成新的金融供给,也可以说是直销银行和传统银行的结合。因此,“百信银行”们,既是银行又是互联网。

“百信银行”们,为何不能颠覆和替代传统银行

然而,“百信银行”们并没有改变银行和金融的本质,它只是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仍然包含了银行原有的功能和方式,体现为:一是“百信银行”们不可能创造新的货币,涉足的市场仍然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二是“百信银行”们的功能仍以存款、贷款、汇款等为主;三是“百信银行”们的金融服务方式仍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为主。

因此,“百信银行”的发展不可能“另起炉灶”,依然需要立足于传统银行已有基础,不能颠覆和替代传统银行。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一是“百信银行”们的产品的支付、缴费和代理等业务的起点和终端离不开传统银行账户,其创新也是建立在传统银行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上的,因而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依托与传统银行。

二是目前“百信银行”们的服务功能仍为存款、贷款、汇款等,依赖的金融市场也是传统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也就是说,其业务不是本质上的创新,只是在传统金融机构搭建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财富管理体系和理财、信托、基金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交易渠道、交易方式以及跨界金融服务获取方式的创新。

三是传统银行生态的安全稳定是“百信银行”们的稳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百信银行”们兼具“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基因,决定了其风险远比互联网和传统金融本身的风险更为复杂,决定了其安全稳定既有传统金融的共性,有其自身的个性。因此,要解决“百信银行”们的安全问题,必须是在保障传统银行的安全问题基础上,再解决互联网金融安全的个性问题。传统银行的安全是“百信银行”们的坚实基础。

“百信银行”们,谈发展前更须担心自身的风险

如前所述,“百信银行”们是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会产生互联网能量和金融能量的“核聚变”反应,但同时也意味着互联网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双重叠加”。

“百信银行”们的根本风险在于互联网自身的“虚拟性”,导致金融体系的投机性、信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风险;同时互联网的“复杂性、强传播性”又放大了上述金融风险,导致传导链条更加多元和多变。虽然大数据及其分析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数量和精度,但由于虚拟世界中信息大爆炸造成的“信息噪音”,导致交易者身份、交易真实性、信用评价的验证难度更大,反而可能在另一层面更强化信息的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虽然第三方平台提高了支付快捷便利性,但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风险资产拨备以及酝酿中的存款保险等制度保障相比,第三方平台缺少对短期负债和未预期的资金外流应对缺少经验和保障,因此其流动性风险将大于传统银行。

“百信银行”们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但正是这样的优势导致了风险传导更加迅速、多变和不可控性。我们认为,“百信银行”们的风险管理不在规则之中,而在互联网和金融双重叠加的对象之中,其最基本的风险边界应是保证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守住了安全底线,“百信银行”们才能健康成长。

(稿件来源:观点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