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财政打算咋花钱

发布时间: 2015-03-30 11:05:34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张德勇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中央财政 预算报告 兜底 预算法 下行压力 积极财政政策 预算收入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的变化,也勾勒出地方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预算报告内容公布的越详细,在推进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同时,也越能体现政府施政的责任和担当。

作者:张德勇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2015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这份报告,让公众可以从规模与结构两大方面,了解今年中央财政的钱从哪里来,又花到哪里,收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怎样的政策倾向。

纵观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继续下调;二是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三是预算报告内容日趋透明规范。

像老百姓过日子一样,收入增长是最重要的事之一,但能否实现增长和增长的程度如何,是由经济大环境决定的。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并受一些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正面临着不小的经济下行压力。2015年我国GDP的增长目标定在7%左右,经济决定了财政,因此今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定为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比以前年度都有一定幅度的下调。这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也必然走入新常态,即收入很难重现前些年2位数的增幅了。

收入增幅目标下调,固然是由当前经济形势决定的,但从另一角度看,它无疑配合了当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比如,2015年起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并对小微企业减免一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由此比2014年执行数下降9.1%;再如,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进,营业税预算数55亿元,比2014年执行数下降20.2%。上述结构性的减收政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给当前的实体经济注入了活力,给市场主体释放了改革红利。它的政策意义在于,以增支为首的积极财政政策开始向以增支为主、配以减收的政策新内容转变,丰富了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

一般来说,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反映一定时期政府都要干哪些事,特别是支出结构的变化,将体现政府施政的侧重点是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逐步厘清,政府重点解决的是那些市场解决不好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教育、环保、医疗等民生领域。在这些问题上,市场往往无能为力,而政府的角色则至关重要。我们看到,今年中央财政预算中,投向民生领域的各种支出绝大部分是在继续加大。教育支出,若加上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2015年的增幅可达8.8%;为解决当前非常关注的环保问题,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形式,像是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分别比2014年增长85.7%和9.5%;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预算支出分别增长17.5%和27.2%,等等。上述数字,不难说明当前的公共财政越来越具有民生财政的色彩。另一方面,政府承担民生之责,担起“兜底”角色,相应也就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将有助于提升民间消费水平,对缓解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也有帮助。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的另一亮点是日趋透明规范。根据新《预算法》的要求,首次按照经济分类公布中央本级支出预算,并将基本支出具体细化至“款”级程度。例如,将工资福利支出具体划分为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绩效工资、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7个科目。这种做法,使公众能较清晰地知晓中央财政的钱都到哪里去,也便于对政府的支出进行经济分析。此外,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首次增加了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表、中央对地方国有资本经营转移支付预算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汇总表,进一步丰富了预算报告内容。在整个政府预算体系中,中央财政预算居于主导地位,它的一举一动,对地方各级政府预算都具有指标性作用。因此,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的变化,也勾勒出地方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总体而言,预算报告内容公布的越详细,在推进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同时,也越能体现政府施政的责任和担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