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方青)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环境问题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对于如何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促进环保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深度融合等相关话题,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代表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王毅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能耗强度的年度目标是降低3.1%,比去年实际完成的4.8%下调了35%,与2013年的减少3.7%也相差16%;同时,2015年的碳强度下降目标也是3.1%,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没有变化。这些目标与我国政府一直强调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行动有一定落差。
王毅表示,大气污染治理要加大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的水平。首先,把基础数据搞清楚。现在很多数据造假,包括有些企业和地方为了考核造假数据,所以对于形势的判断有可能会出现偏差,比如说大概在2005年之后,环保部曾经说过,主要污染物排放已经达到“拐点”,但实际上整个数据出现了一个判断失误。从对整个规律的认识来讲,没有达到峰值,而且离峰值可能还有一段距离,就是现在也没有达到峰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考虑数据本身怎么能够解决问题,只有了解了数据基础之后,才能更好地分析它的来源是什么,比如说可以看到现在关于雾霾的分析,不同的研究组,不同的来源会得出很不同的结果,这样就需要对于这些数据进行更科学的分析判断,比如中国科学院现在有追根溯源的项目,就希望通过科学的研究能够找到污染源到底是什么,怎么样从根本上去处理。
第二,由于现在的污染物,已经变成了一个区域的大气复合污染的格局,包括流域的水污染格局,不同的污染物可能混杂在一起,怎么样通过这种共同的,或者协同控制,或者协同治理来取得协同效益就很重要,比如说在控制二氧化硫或者氮氧化物的时候,有可能造成碳的增长,那么在技术选择上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些协同的技术,能够同时处理氮、硫、二氧化碳,当然也不一定会很容易解决,还需要科学的研究。
另外一个就是一个区域性问题,包括像生态系统,靠简简单单去修建防护林带恐怕解决不了问题,而是要变成一个区域性的生态综合管理,包括区域性的生态保护,这样的话就需要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规划,包括现在所谓精准的治理,包括精细化管理,都是要建立在比较好的数据分析和对症下药的基础之上,当然还有另外一条就是说要成本效益,大概要对所有治理的技术,包括治理手段要进行一个很好的评估,也就是说是在末端治理还是在过程之间处理,还是说一个全过程、整个生命周期来治理。
所以这里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找到一个比较较好的途径,能够以最少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