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改是一项改革的系统性综合工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离不开“三医”联动,离不开深化各项改革任务和法治中国的建设,也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与责任担当。
作者:王振峰
国家卫计委12日发布会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2015年的改革重头戏,下一步将制订和落实《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并把改革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的县(市)。(综合1月13日中国网)
人的健康是民生大事之一,也是推进发展的动力。继续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是本届政府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是2014年医改的一个重点方向和重要部署。公立医院改革启动于2013年底,而破题则在2014年,其中公立医院多项改革得以破题,要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从本次国家卫计委发布会可悉,公立医院改革已成为医改2015年的落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在全国推开。
目前我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县级医疗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15年是“十二五”医改的最后一年,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范围扩大全国所有的县(市),标志着我国新医改已经向纵深发展。此外,新的医改部署,对于我国医药产业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县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医药业主市场之一,其改革方向和成效必然要影响到整个行业发展及产业未来的努力方向。还有,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对于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以及民营医院的发展也将产生很大影响,并引发连动效应,比如医生人才流动、薪酬制度改革等。
我们知道,包含县级公立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革,有个重要目标指向,就是力求破除以药补医,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从而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多年以来,医改各试点基层在改革模式上的探索有成效显著的,也有总体失败的,这方面原因很多。从失败方面来看,有的改革过于依赖地方主政者的行政强力推动,变得不可持续;有的是对改革认识偏差、主次不明;也有的受到多方利益制缚而延宕甚至耽误改革的有效推进。推进医改要啃硬骨头,既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也要顺应医疗卫生发展规律和医药行业的市场准则,同时改革还有突破长期以来医疗体制扭曲带来的种种问题。
笔者认为,医改是一项改革的系统性综合工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离不开“三医”联动,离不开深化各项改革任务和法治中国的建设,也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与责任担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何让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推进新医改的关键性问题,也是个难点。
据报道,国家将在安徽、福建、江苏和青海四省份启动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力图破除以药补医;另外,还将推动分级诊疗等机制建设。我们知道,公立医院改革的方案设计和实际效果有没有成功,关键在于看两头:一头是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二头是财政承受程度问题;而医院就是牵住两头的关系主体,能否得以可持续发展,决定着新医改的成败。
从公立医院来说,要破除以药补医,就必须提高医务性收入占比,还要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准,堵住不必要的浪费,不断提质增效。而如何提高大多数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医院内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及薪酬制度(有的试点“年薪制”),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公立医院改革和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理顺与医药企业之间关系。制订医改政策的同时,如果把医药企业的需求和更多按市场机制办事排除在外,医改的成效也将打折扣。过去基层试点形成诸如“医生年薪制”、“药品限价采购”与“砍药”、“建立医院周转金制度”、“处方负面清单管理”、以及药价谈判一揽子改革等等的改革内容,在2015年的公立医院改革中是不是能有新动作、新方案,并可复制可推广,值得关注!这也是医改2015年迈出多大步伐的重要观察角度。(来源:观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