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市场活力,就靠简政放权动真格

发布时间: 2014-08-22 09:25:4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谭浩俊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简政放权 自我反馈 市场主体 审批事项 行政效率

简政放权,如果仅仅从制度层面入手,可能还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还必须从操作层面下手,把已经养成的权力习惯消除掉,让审批程序真正减下来,让行政效率真正高起来。

作者:谭浩俊

8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新措施,持续扩大改革成效。为便利企业投资经营。会议决定,再取消和下放87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其中取消68项,做到能取消的尽量取消、不下放,避免遗留尾巴。

简政放权,取消各种影响市场活力的行政审批项目,就象剥笋,越到里面,剥出的皮就越象肉,下手的难度也就越大。如果不仔细地剥,认真地剥,就会将皮当作肉留下来,或将肉当皮剥掉。

我们说,市场经济体制下,也不代表可以取消一切行政审批,取消各种监管。相反,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加强、需要更加严密的制度管控、制度约束、制度规范。

新的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在简政放权方面,可谓是用足了劲、使足了力气,不仅每过一段时间就取消或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而且对政府职能部门在履行行政审批事项时的效率和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需要面对的是,由于简政放权的核心是“权”,也就是说,是要各政府职能部门把原本用得很滋润、很自在、很得心应手的行政权力,放给市场、放给企业,从而让市场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让企业能够真正按照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对政府部门来说,不仅需要有放权的勇气和决心,还要有放权的肚量和雅量,更要习惯于在简政放权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而从简政放权步伐加快以来的实际情况看,在制度层面上,动作还是非常迅速、效率也是很高的。凡是国务院作出规定必须取消或下放的审批事项,基本都已经落实到位。但是,从操作层面来看,则似乎又慢了一拍,或者说没有与取消或下放行动一致。在一些部门和个人身上,审批事项确实取消了,也不需要履行相差审批手续了。但是,在尚没有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处理上,工作效率下降了,工作水平和质量也降低了。因为,对相当一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来说,突然失去了某些权力,失去了被人捧着、哄着、求着的机会,很是不习惯。于是,就试图从其他方面“捞”回来。结果,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新的麻烦、新的压力、新的负担。

这也意味着,简政放权,如果仅仅从制度层面入手,可能还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要想让简政放权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从操作层面下手,把已经养成的权力习惯消除掉,让审批程序真正减下来,让行政效率真正高起来。

事实也是如此,所以要简政放权,就是因为程序太复杂,工作效率太低,给企业和群众造成的压力、带来的负担太多。最终,迫使企业和群众不想创业、不想创新、不想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活力就不可能得到释放,居民的创业热情也无法得到激活。因此,简政放权,就必须动真格,不仅制度层面的工作要做到位,操作层面的工作也要做到位。就象各项稳增长政策的落实一样,不要过度相信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能够按照政策的要求去做,而必须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真正使政策不被半途截留、不打折扣。

从数量上讲,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取消了很多很多,按照数学公式,行政效率应当提高很多,企业和居民的创业创新动力也应当增强很多,市场的活力应当得到较大释放了。但实际效果可能会与理论分析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各种不合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相关的监督检查措施也要及时跟进,且不能以政府职能部门的自我检查、自我反馈为主,而要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测试,看一看简政放权的效果到底怎样,看一看中央的政令有没有真正出中南海。只有这样,简政放权的目的才能达到,企业的活力才能增强,群众的创造力才能释放。(来源:观点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