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个性特点赢得社会尊重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不同以往。首先是在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中,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人表现出的极大的爱国热情。值得欣慰的是,他们都学会了用理性的方式来传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27岁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用身体保护奥运圣火顺利传递;北京理工大学多处宿舍楼纷纷挂出国旗;不少大学生自发提供互联网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反华行为的强烈愤慨,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那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至今仍然振聋发聩。今天的中国与五四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主题是永恒的。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五四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升华新的境界。
中国当代青年,多数是1980年后出生的青年,他们视野开阔、心胸豁达、知识丰富、聪明智慧、有主见、有能力。他们已经迅速成长起来,并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赢得了社会尊重。
“80后”是成长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最少保守思想,并接受最大竞争压力与挑战。他们在怀有远大理想与追求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为务实与深沉。表现为对岗位的追求、对素质能力的追求、对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自觉培养等方面,与各历史时期的青年相比都更加具体和全面。
“80后”是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尽情享受科技发明的幸福与成果,同时,也同全人类一道承受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他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诸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日益枯竭、恐怖主义泛滥等等沉重的问题,与各历史时期的青年相比都更加深刻和尖锐。
“80后”是生活在网络社会或网络技术和信息时代,是在网络的交互影响中自我发展与成长,网络是其生存或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公共信息与交流平台,是明显的双刃剑。在网络时代如何健康成长,是当代青年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以往历史上各时期的青年所不曾经历的。
“80后”成长于全球化进程之中,处在前所未有的信息开放环境之中。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对中国青年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都产生着影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都给当代青年提出了相当高的素质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这些复杂多样的形势,表明当代青年所处的时代比以往如何时期都更加复杂,更加需要敏锐的分析力、鉴别力、判断力。
事实证明,“80后”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发展,关心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拥护改革开放,对社会发展的未来充满着期待、热情和信心。在重大事件面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坚定的政治立场。“80后”注定要成为与世界各民族优秀青年相媲美的一代优秀青年。 (张晓华)
(作者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
“80后”逐步走向成熟与理性
2004年2月,《时代》杂志将一位酷酷的中国女孩搬上封面。春树、韩寒、满舟和李扬,这4个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80后”的代表,他们被拿来与美国著名的“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近几年来,各类媒体对于“80后”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特别是网络的兴起,助长了这种风潮。
在最近由网民自发组织的爱国行动中,人们惊讶地发现:“80后”突然长大了,这一代人正在走向成熟。从“反藏独”大签名,到msn “爱中囯”红心大联合,再到“ANTI-CNN”网站的创建,这种团结意识、爱国情操和首创精神不禁让人对“80后”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80后”走向成熟,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由怀疑走向理解。从“80后”宣告诞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是自命不凡的一代。对社会的怀疑和对传统的颠覆使人们觉得这一代很另类。他们不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他们。这种双向的不理解,使他们处于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之中。纵观他们在这次爱国行动中的表现,人们看到了其真性情。
由边缘走向中心。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80后”在登上社会舞台时就以反叛者的形象站在社会的边缘位置。但是,最近的外部压力把“80后”的敏感性、先进性、团结性和政治性一下子激发出来了,使他们处于这场斗争旋涡的中心位置,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出世走向入世,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这次民间爱国行动的重要领导力量之一。
由独享走向分享。从某种意义上讲,“80后”是存在主义或享乐主义的一代。从“我思故我在”,发展到“我乐故我在”,而且这“乐”是个体本位的,不是社会本位的。在这场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抗争中,我们看到了“80后”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嬗变:从个体本位走向社会本位,从独自享受走向大家分享,这种转变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
由自恋走向担当。像当年的“新新人类”一样,“80后”也有相当的“自恋”情结,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与“新新人类”的“幼稚化”截然不同,“80后”的“自恋”有一种“装老扮酷”的倾向。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自我中心主义的实质却是一样的。经过这次抗争的洗礼,“80后”已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富有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男子汉了。
由单挑走向合作。不像“新新人类”那样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80后”大都是以个体为行动单元来行动的。在事关国家主权和中国人尊严的大是大非面前,“80后”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和力量,由单挑走向合作。他们自发地在网上串联起来,进行有组织、有理性的自我表达和合法抗争,行为举止有理、有利、有节。正如一位网友所指出的:“让西方人恐惧的并不是出现了一代爱国的中国青年,而是出现了一代有独立的思辩能力、有理性的爱国青年。”
人总是要成长的,“80后”也是不断成长中的一代青年。今天的“80后”已不再是当初的“80后”了,所以我们对他们的评价也要与时俱进、因时应变。“80后”的原初地位与角色正逐渐为“90后”所取代。“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希望我们对“90后”的评价,能够吸取对“70后”和“80后”评价的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新人文主义者阿尔文·巴比特说:“和整个一代人作战绝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夏学銮)
(作者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