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中部崛起六大“软肋”亟须加力解决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1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在东部开放、西部开发的双重“压力”下,中部六省共同发出了“中部要崛起”的呐喊。

要实现崛起,首先应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记者日前采访了长期从事统计分析的学者彭道宾等人,他们用一系列数字说明,目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中存在六大“软肋”,制约着“崛起”,亟须加力解决。

“软肋”之一:产业结构演进出现“偏”

我国产业结构目前仍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结构层次。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演进既出现过偏慢问题,又出现过偏快问题。当全国进入工业主导型发展阶段时,中部地区仍然保持着一、二、三这样一种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重农”型产业结构,未能及时实施加快工业化发展战略,失去了一次以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时机。

现阶段,中部地区虽属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但二产业的优势仍不明显。2004年,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全国低5.2个百分点,突出地反映了中部地区工业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而第三产业的比重虽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却是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为主,为现代工业服务的金融、通讯和信息产业相当薄弱,现代化水平不高。这种具有超前转换倾向的产业结构制约着中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软肋”之二:经济体制存在“僵”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其职能的实现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制度性监督,“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条块分割、行业垄断、部门壁垒,职能重叠的问题较为突出。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中部六省国有经济比重过大。2003年,中部六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4个百分点。而企业规模则较小,实力较弱,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实现总产值为5763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87万元,是全国的79.5%。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就是中部省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企业缺乏扩张的内在动力。

在中部股份制企业中,经济效益高和发展速度快的企业少,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数量偏少。2005年6月10日,中部六省在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交易的上市公司共215家,占全国的15.9%,比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低7.5个百分点。其中,山西上市交易的公司22家,安徽44家,江西22家,河南30家,湖北为56家,湖南41家,中部地区平均每个省36家,比全国各省平均水平少8家。

“软肋”之三:资金投入和产业规模“小”

投入不足则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2004年,中部六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629亿元,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比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低5.4个百分点。

由于中部地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2003年,中部六省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其户均工业增加值为193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5743万元,分别只有全国水平的90.6%和78.7%,低于全国水平。传统工业品产量虽占有一定优势,但高附加值产品偏少,在高、精、尖工业产品的生产上,劣势十分明显。2003年中部六省生产集成电路8万块,微型电子计算机29万部,分别只有全国的0.001%、0.9%,远远低于在全国应有的平均份额。

“软肋”之四:自主创新能力“弱”

横向比中部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以江西为例,2003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为6.4万人,这些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占57.5%,低于全国68.7%的平均水平。

科技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2003年,中部六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60亿元,占全国的14.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184亿元,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12%,两项比重都远远低于其生产总值占全国22.5%的比重。

中部地区的科技产出较低。2003年,中部六省平均每省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为4134件、2172件,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1%和45%。

“软肋”之五:工业产品结构趋“同”

中部地区工业投资方面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论证,信息不灵,盲目性较大。

据工业普查资料分析,中部六省纺织、塑料、化纤产品、建材产品等一般水平的加工工业产品重复尤为严重。在经营性国有资产中,1/3左右分布在一般加工工业。中部各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很大一部分市场被东部产品所占领,其产值增长往往伴随着库存的提高,因而不能创造利润,不少企业因此陷入困境。

目前中部省份工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在冶金行业,小型材的生产能力已相对过剩,但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的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和不锈钢等,却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发展起来。

石化行业中低档次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档次产品又大量依赖进口。机械行业多数产品档次低、质量不高,大型成套装备和关键产品不能满足需求。在建材行业,技术装备落后的中小企业居多,高质量的产品供应不足。

中部省份工业产品结构的趋“同”,导致这一地区产品集中度低,生产集约化程度难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弱化。

“软肋”之六:对外开放程度“低”

比较而言,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区域外生产要素流入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地区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个数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偏低。

2004年,中部六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49亿美元,占全国3%,比重严重偏低,外贸依存度为9%,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60.8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山西只有14.6%,最低河南仅为6.2%,不及全国水平的1/10。中部地区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开发力度不够,尤其是旅游创汇能力很弱。

2004年,中部六省接待外国游客仅175万人次,占全国接待外国旅游人次总数的10.3%;旅游创汇总额9.7亿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3.8%,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对外开放程度是观察一个地区发展环境优劣的指示仪,上述情况反映出中部地区过去的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同时,还缺乏外源动力,从而导致“塌陷”局势进一步加剧。(吴华国)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