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访谈”是中国发展门户网推出的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定位清晰的原创专题,通过采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以视频、图片、文字多种形式,集合各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分享发展经验,服务国际合作,努力为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发展做出贡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绿色复兴

嘉宾介绍

发展建言

 
 
 

发展寄语

何道峰:
内容全面,求真务实,关注贫困群体,支持慈善公益事业,是非常专业权威的扶贫交流平台。
陈锋:
发展访谈主题鲜明,版面活泼,插图醒目,可读性、可视性强。
何传启:
中国发展门户网,既是推进中国持续发展的一个网络平台,也是全面透视中国国情的一个顶层门窗。
闫敏:
中国发展门户网深描中国社会发展动向,凸显广阔国际视野,全面展现中国发展成就。
何培忠:
中国发展门户网深入基层报道慈善公益事业,及时发布救助信息,非常难得。
杨多贵:
发展访谈特色鲜明,搭建起一个国际交流平台,沟通中国与世界。
杨富强:
中国发展门户网报道中国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介绍国外的发展经验,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专业网站。
李军洋:
中国发展门户网报道深入,倡导节能减排,弘扬低碳发展理念,是一个非常好的环保领域交流平台!
孙全辉:
中国发展门户网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是生态环境频道关注生物多样性,传递正能量!
阙志华:
简洁、清新、大气,有内涵,国际范!

访谈实录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杨多贵

当前,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成为一个全面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中首次提出的“绿色化”,具体在哪里?目前迫切需要落地的、具有操作性的制度是什么?“绿色能源”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国在世界“绿色能源”大潮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针对这些热点话题,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杨多贵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有什么重大意义?

杨多贵: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理解“引领新常态”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实现“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三位一体”。

目前,全球绿色新政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成为历史大潮。中国必须寻求一条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的共生共赢、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人间正道,把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把创新国家与美丽中国有机融合起来;把生态文明与民族复兴有机融合未来。以创新驱动,绿色引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复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在新常态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实现从依靠人口、资本等传统“要素红利”发展,向寻求“生态红利”发展的根本性转变。以“生态红利”释放“绿色福利”,让全体人民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表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新常态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虽然GDP的数量、规模和年均增速变缓了,但是并不代表GDP在支撑整个国计民生、增强国家实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任务降低了,而是要求“GDP质量”在三个方面实现大提升:一是要求GDP “含金量”的大提升,主要表现为创造的“国民净财富”的大提升;二是要求GDP“含福量”的大提升,主要表现为支撑人口就业总量和国民福祉的大提升;三是要求GDP“含绿量”的大提升,主要表现为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大提升。

因此,新常态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贯穿和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挖掘生态文明红利,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记者:《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总体目标,而“绿色化”则是具体道路。您认为,“绿色化”具体在哪儿?

杨多贵:《意见》是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明确指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绿色化”被赋予即“新四化”之后的“第五化”。“绿色化”不仅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内容,还有上升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不仅是一场价值观念的革命,更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总体目标,而“绿色化”则是具体道路。“绿色化”是一种规范和引领,决定着其“新四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们追求的是“新四化”,是绿色“新四化”,“绿色化”要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

我理解“绿色化”主要体现为以绿色经济为特征的国民经济系统;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社会价值系统;以生态健康为标志的人类生命支持系统;和以适应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系统。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两条是:一要实现国民经济绿色化;二要实现生态环境健康。

“绿色化”体现在经济和产业的绿化上,就是要按照自然法则对经济社会系统进行革命性的重组和调整,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能量利用系统,使人类的活动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使之变为绿色的、环境友好型的,最终实现国家环境代谢的“零排放”、“零污染”。具体到产业层面,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特别是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建设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城镇、美丽乡村等方面。

“绿色化”体现在生态和环境的健康方面,就是坚持把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健康作为“绿色化”基本内核,认为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类福祉服务,为地球健康服务;一个国家走绿色发展之路,应该把保育“生态健康”摆在突出位置;一个国家的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是否实现了随着国家财富的增长而保值、增值,是否实现了由被动的生态治理到主动的生态修复、由严峻的生态赤字到丰裕的生态盈余的根本转变,它构成了判断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程度的科学判据和标准。

记者:绿色能源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国在世界绿色能源大潮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杨多贵:以创新驱动,引绿色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热切期盼,如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对中国未来走绿色发展之路寄予厚望,他感叹说:“如果说美国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中国则最有可能在21世纪担当这一角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致生态文明贵阳论坛的信中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的生产和使用方面是全球的领军者”。

近年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后来居上,异军突起,取得巨大进步。杰里米•里夫金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地位正如沙特在石油产业中的地位一样,中国每平方米的可再生能源潜力要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在可预见的未来,数百万的中国人将可以在家中、办公室和工厂里生产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并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电力共享,正如我们现在创造并实现信息的在线共享一样。如果在本世纪上半叶实现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的构建,中国还需要近40年的努力,而这将创造数以千计的商业机遇,提供数百万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职位,并将使中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2014 可再生能源前景:中国》报告中,描绘了全球203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翻番的实现路径,该报告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已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凭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未来发展潜力仍很可观。2013 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超过欧洲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总和。按照现行政策和投资模式,到2030 年,现代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上升到 16%。将现代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 26 %在技术与经济上均是可行的。

由汉能控股集团与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联合发布的《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全球光伏产业开启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全球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中国、日本和美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升温推动本轮景气周期。而在他们去年发布的《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就提到,全球光伏市场中心正在从欧洲逐步向亚洲转移,其标志性事件是,中国超越德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兼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认为,2035年,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将代替50%的传统化石能源。光伏革命将成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引擎,并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进而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在此过程中,中国完全有理由领先一把,使光伏革命成为助力中国崛起、实现“中国梦”的发动机。

记者:《意见》中提出通过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您认为目前迫切需要落地的、具有操作性的制度是什么?

杨多贵:《意见》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政绩考核制度,等等。

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就是从传统意义上所统计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绿色GDP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10》,2010年,中国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5389.5亿元,占当年GDP的3.5%。其中,环境退化成本11032.8亿元,占GDP比重2.51%;生态破坏损失4417亿元,占GDP比重1.01%。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推动新《环保法》落实,环境保护部也在近日召开了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专题会,重新启动绿色GDP研究工作。

其次,建立体现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生态补偿制度。要加快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进程,第一方面,切实加大生态补偿投入力度。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特别是中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恢复,鼓励跨省流域、区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第二方面,探索实施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引导和鼓励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游与下游通过自愿协商建立横向补偿关系,采取资金补助、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运用碳汇交易、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生态产品服务标志等补偿方式,探索市场化补偿模式,拓宽资金渠道。

第三,建立以生态文明为核心思想的政绩考核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不唯经济增长论英雄。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

记者:《意见》提出,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可持续消费观,要从哪些具体的方面做起呢?

杨多贵: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把改变消费模式列为一个专门的项目明确指出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1994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发表的报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明确指出,可持续的实现依赖于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用可持续消费理念修正消费者的不当消费行为、不良消费心理,形成理性消费观念,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异化消费是产生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资本要增值,就要人格化,就要刺激大众消费,大众买得越多,资本赚得就越多,只有把全球的每个角落都变成资本的市场,让每一个地球人都疯狂地购买、消费,资本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目前,过度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炫耀消费和奢侈消费让美国成了全球消费主义的“领头羊”。美国以世界4%的人口消耗着世界1/3的资源,美国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201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总干事Jim Leape说“如果按照美国或阿联酋的平均生活水平,我们将需要4.5个地球。”

历史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家庭,只有崇尚劳动,去奢戒贪,见素抱朴,以俭养德,才能兴旺发达。目前,虽然根据世界银行划分标准,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并不算富裕,与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比还很穷,仍须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

毛泽东主席曾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懒则衰,就不好。”

具体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小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绿色生活的消费观,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使用节约型水具;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尽量购买本地产品;一水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消费肉类要适度;节约粮食;双面使用纸张;垃圾尽量分类入箱;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提倡使用布袋与纸袋,并循环使用。

结束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贯穿和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挖掘生态文明红利,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期策划:王振红
联系方式:(010)88828112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