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3”计划是科学家的战略眼光与政治家的高瞻远瞩相结合的产物,凝练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需求
1986 年国务院组织了全国 200 多位科学家,对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4 位著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的“组织专家对中国高新技术发展战略进行论证”的建议进行了大半年的论证,确定了“有限目标、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指导思想,决定实施“863”计划。在我国科学技术需要奋起直追的年代,“863”计划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技术的进步。30 多年的实践表明,“863”计划各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其中激光技术领域就是一个例证。1999 年,当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时,王大珩给大家讲了这样一段话:“这个项目遇到很多周折。曾有人提出怀疑,这个项目该不该继续搞下去,经过全国范围的论证,肯定了这个项目在激光领域的前沿地位,坚定了信念。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现在的成果,这是很大的创新。今天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确实不容易。”从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来自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例如,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线性与非线性效应,在高能激光系统的多个环节对光束质量这个生命线有重要影响。
“863”计划是改革开放时代国家的重大科技计划,其管理运行机制具有科技体制改革的显著特征
1985 年中,国家发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紧接着问世的“863”计划贯彻了这一决定的精神。由跨部门、有优势的研究单位联合组成领域的研究团队,由不同单位的优秀科学家组成专家组,负责领域(或主题)的实施。把国家主管部门的战略决策、专家组的技术和管理决策与行政单位的支持保障相结合,同时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和国家战略目标统帅下的协作机制相结合,把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相结合,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同时,“863”计划也传承了“两弹一星”的成功之道:以实现国家目标作为共同的精神支柱;全国一盘棋,建设国家队,大力协同;学术民主、建设纠错机制,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重视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往日成功经验的传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特别重要的是,从“两弹一星”到“863”计划,科学精神一以贯之。求真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特征,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灵魂。精神建设是我们科技队伍建设的灵魂,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文化保障。“两弹一星”精神凝练的事业文化“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实质也在于此。这种精神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非常硬的软实力,是物质不可替代的力量。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用以武装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意义深远的基本建设,是实现“科技强国”这一新的国家目标的精神长城。(作者: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