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伟:从追赶到领先——华为的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19-12-24 11:55:1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徐文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 创新,信息产业,瓶颈,开放式,智能社会

华为创新的未来之路

以上案例是基于客户需求的工程、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创新,也即创新 1.0。今天信息产业遇到瓶颈的根源,在于理论创新的滞后,没有理论的创新,很难突破技术的瓶颈。面向未来,华为的创新该如何进行?

预判: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我们认为未来 20—30 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智能社会有 3 个特征——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图 1)。在智能社会,万物可感,感知物理世界,并转变为数字信号;网络联接万物,将所有数据实现在线联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实现万物智能。由于有了先进的 ICT 技术,这三大特征才能实现。ICT 基础设施(如 5G、物联网、AI 等)将是智能世界的基石。

图 1 ICT 基础设施成为智能世界的基石

基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华为将从客户需求出发,进行产品的研发,同时以未来趋势为判断依据。通过战略务虚会,多路径开发试错,“红军”“蓝军”对抗等,深入到技术的“根”;同时,通过愿景和假设以及先进技术驱动开发,实现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双轮驱动的创新。

路径:从“创新”到“发明”。面向未来,华为的创新将从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和工程、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的 1.0 时代,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 2.0 时代。① 创新 1.0 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客户需求和挑战,是技术创新、工程创新,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创新,是从“从 1 到 N 的”创新。核心是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增强竞争力,帮助客户增加收益或者降低成本,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过去,华为无论在无线、光网络,还是智能手机领域,都有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创新,为客户带来了极大的商业价值以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② 创新 2.0 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对未来智能社会的假设和愿景,打破制约 ICT 发展的理论和基础技术瓶颈,是实现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是实现“从 0 到 1”的创新。

思想理念:开放式创新,包容式发展。华为创新 2.0 的核心是基于愿景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的发明,而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源头之一是学术界;同时,工业界提出的挑战和向大学、研究机构进行研究的投资是助推器。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的不确定性非常高,这种不确定性的性质就决定了不能是封闭的创新。因此,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界、工业界要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即利用全球科研资源和人才进行合作创新。为此,华为成立了战略研究院,统筹创新 2.0 的落地,确保华为不迷失方向,不错失机会。

方法论:愿景假设+技术突破。华为从愿景假设出发,研究未来智能世界,研究未来人们如何生活、工作、娱乐、健康等,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找技术,带着问题捕捉未来的技术方向和商业机会,孵化出新产业。同时,进行大胆假设。比如,未来 10 年提升 100 倍宽带,达到 100 倍的计算能力,或是 100 倍的超越人的感官……在此基础上,规划华为的技术要素。

流程:以“信息为中心”,增加布局“突变的技术”。围绕信息的全流程,研究和发掘未来的技术,从信息的产生、存储、计算、传送、呈现,一直到信息的消费。比如,显示领域的光场显示,计算领域的类脑计算、DNA 存储、光子计算、传送领域的可见光通信等,以及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领域的超材料、原子制造等。一侧是延长线上的技术创新,另一边是突变的技术创新。

战略举措: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技术投资。正如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所说:当今世界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以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更需要汇集全人类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学进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工业界的参与不仅帮助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快研究成果的商业落地,同时把工业界的挑战和真实场景、需求,与科学家分享,这对研究方向是极大的促进作用。华为将采取“支持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研究、自建实验室、多路径技术投资”等多种方式实现创新 2.0。把工业界的问题、学术界的思想、风险资本的信念,整合起来,共同创新。创新成果为全人类、全产业所共享,点亮世界,点亮华为。

华为的愿景和使命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意味着我们将继续开放、合作,与全球科学家、研究机构、伙伴、产业一起共建未来的智能世界。(作者:徐文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