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3 年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全面深刻的大转型新时期。国家对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国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实现了国民经济新常态。我国环境状况开始改善,落后产能较大幅度减少,出口竞争力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信用等级正在提高。但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也是相当严峻的。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债务负担重,体制性问题突出,在发展与环境之间、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所有制行业与企业之间,以及国内与国际之间,各种利益相互纠结,以致做出抉择往往进退两难。“十四五”规划将是推进我国发展的全面深刻转型重任中的关键期。若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进入高质量发展即良性发展的道路,越过“陷阱”,我国将顺利进入现代化强国的行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国家要实践的“战略”一词共出现 42 处,表明国家对战略问题的重视与决心是空前的。深入实施这些战略,将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一步步深入推进,是“十四五”时期最基本的任务。
关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
发达国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 7 个国家,在达到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水平之前的 10 余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发展速度都不高;在达到我国目前人均 GDP 水平之后的 30 年发展中,经济增长率都基本维持在中、低速的发展态势。
从低端产品生产、投资拉动模式转型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竞争力很难在高速增长中实现。因此,建议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当然全国也不搞大开发,而是下决心将“开发”变为“发展”。需要将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到合理与可能的区间,对于大部分地区需要逐步缓下来,这既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尊重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要求。但同时,要强调国家优先发展的大城市群与大城市区及其所带动的部分合作区的整体竞争力,尽快实现这些地区的转型发展,将较高的增长速度保持下去。
通过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缓解中国在国际上遇到的地缘政治压力,缓解乃至排除国内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有利于实现全国各地区较为平衡发展的长期目标。总之,这是走强国之路的要求。
全面节约资源,创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节约资源,是中国国情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持续生存发展的根本。新时代的空间规划、城乡建设、国民消费、“美丽中国”、“生态城市”及大量的具体政策与措施的实施,重大工程的建设,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能源、矿产资源以及淡水、土地等资源的消耗强度。
要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而达到高质量增长。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关键点。要持续不断地宣传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少甚至紧缺的特殊国情,加强地理国情教育。在中国,要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与适度消费型的社会,宣传工作与相应的基础教育需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