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04-29 16:29:5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建强 戴志敏 徐洪杰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核能,第四代核反应堆,综合利用,核能制氢,核能供热

海水淡化

淡水和能源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条件。海水淡化是获取淡水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规模化的海水淡化需要大量的能量消耗。因此未来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考虑,基于核能的海水淡化技术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海水淡化技术是利用蒸发、膜分离等手段,将海水中的盐分分离出来,获得含盐量低的淡水技术。其中反渗透法(RO)、多效蒸馏法(MED)、热压缩多效蒸馏法(MED—VC)和多级闪蒸法(MSF)是经过多年实践后认为适用于大规模海水淡化的成熟技术。上述几种海水淡化技术都是利用热能或者电能来驱动,因此在技术上都可以实现并适用于与核反应堆耦合。在核反应堆和海水淡化工厂的耦合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以下 3 个问题:①如何避免淡化后的水被放射性元素影响;②如何避免海水淡化系统给核反应堆带来额外的影响;③如何将两者的规模更合理的匹配起来。

过去十几年来,许多国家对核能海水淡化的技术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IAEA 也在推进核能海水淡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成员国参加了由 IAEA 组织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提出了各自不同的高安全性核反应堆方案以应用于海水淡化系统。

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海水淡化系统累计海水淡化能力约为 600 000 吨/天,成本大约为 4—5 元/吨。海水淡化技术正在逐渐走向成熟,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其经济性也在不断提升。国内核电站大多建于沿海地区,为推动基于核能海水淡化建设提供了更多便利。其中,红沿河核电站、宁德核电站、三门核电站、海阳核电站、徐大堡核电站、田湾核电站,以及未来的山东荣成示范核电站均采用海水淡化技术为厂区提供可用淡水。在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中,反渗透法具有显著的节能性,在我国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核能供热

我国 60% 以上的地区、50% 以上的人口需要冬季供热。目前的供热方式主要为集中供热和分布式供热;其中,集中供热主要来自于燃煤热电联产或者燃煤锅炉,每年需要消耗 5 亿吨煤炭。为了缓解用煤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和雾霾天气,我国部分地区率先开始“煤改气”“煤改电”的工程,但这也导致了天然气资源稀缺、电网负担加重等困难。

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在未来会成为重要的供热资源。核能供热的一大优势就是低碳、清洁、规模化。以一座 400 MW 的供热堆为例,每年可替代 32 万吨燃煤或 1.6 亿立方米燃气,与燃煤供热相比,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64 万吨、二氧化硫 5 000 吨、氮氧化物 1 600 吨、烟尘颗粒物 5 000 吨。

目前核能供热主要有两种方式:低温核供热和核热电联产。20 世纪 80 年代,瑞典的核动力反应堆 Agesta 已经实现了连续供热,是世界上第一个民用核能供热核电站的示范。此后,俄罗斯、保加利亚、瑞士等国也开始研发、建造核能供热系统。我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也开始了核能供热反应堆的研发;1983 年,清华大学在池式研究堆上实现我国首次核能低温供热实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在低温核供热技术层面已经逐渐形成了池式供热堆和壳式供热堆两种主流类型。池式供热堆以游泳池实验堆为原型,壳式供热堆由目前主流压水堆核电站技术演进而来。核热电联产的最大优势是节能,实现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热电联产的综合能源利用率可以达到 80%,具有较高的综合能源利用率;其缺点是热电不能同时兼顾,因此需要同核供热协同形成优势互补。

近年,核能供热产业在国内获得极大的关注。2017 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 年)》发布,明确提出,研究探索核能供热,推动现役核电机组向周边供热,安全发展供暖示范。中核集团推出了“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中广核集团和清华大学推出了壳式低温供热堆,国家电投提出了微压供热堆,上述核能供热试点目前已经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宁夏、青海等多个省区开展了相关厂址普选和产业推广工作。

核能供热战略布局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北方多地的缺热情况。另外,引入大温差长途输热技术后,我国核能供热将不再受困于远距离输热的限制,核反应堆因此可以安置在核安全距离以外,并为城市提供安全、稳定的热能。

核能高温工艺热利用

合成氨、煤气化和甲烷蒸气重整等化工过程都需要 700oC 以上的高温热,这些传统化工行业的能耗巨大,而对于合成氨、煤液化以及石油裂解产物(如乙烯)的需求正在逐渐增长。面对越来越严苛的碳排放要求以及传统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探索新的工业能源供给和耦合十分重要。如果能够直接利用反应堆产生的高温热,可以实现节能 30% 左右,在降低能源消耗总量的同时,提高了核能的经济性。以熔盐堆为代表的第四代核反应堆,其出口温度可以达到 700℃ 以上。未来可使用反应堆产生的热可直接作为工业生产过程的热源,用于天然气的蒸汽重整、煤的气化和液化、合成氨、乙烯生产等高耗能领域,而节约下来的化石燃料可以用作化工原料。

高温工艺热利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安全防护及管理和许可问题,需要消除管理者和公众对于核能和化工耦合利用的担忧;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工艺热利用,需要执行新的管理规定,申请新的许可。

<  1  2  3  4  5  6  7  8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