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中的物理储能技术

发布时间:2019-04-29 16:29:5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陈海生 凌浩恕 徐玉杰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储能,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物理储热

我国物理储能技术发展问题与挑战

技术方面

关键技术难题。从技术角度来看,影响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重大技术瓶颈还有待解决,比如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程度较低,100 MW 级及以上压缩空气储能中高负荷压缩机和膨胀机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飞轮储能的高速电机、高速轴承和高强度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超导储能系统的高温超导材料和超导限流技术等尚未突破等。

技术路线难题。从技术路线角度来看,除抽水蓄能外的物理储能技术正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技术亟待应用检验,另一方面应用侧在选择不同技术时又倍感困惑。这对技术的不断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明确相关物理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对其发展提供指导。

政策方面

标准体系缺失。相关配套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缺失,一定程度上导致并网发电企业对储能技术的应用缺乏内在动力。在产品方面,应建立强制性认证机制,走“先标准、后制造”之路,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激励政策不够完备。目前无论是工商业用户还是居民用户,“峰谷电价”等政策的缺失使得用户端缺乏对储能应用的热情和动力。而且现阶段我国只有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政策,没有针对与可再生能源配套的储能部分的鼓励政策。此外,由于示范应用的成本较高,如不制定合理的示范项目激励政策,很难推动储能系统的商业化运行。

建议

加强储能规模化应用关键技术的持续支持力度,针对多种应用,鼓励并行发展具有不同技术特征的多种储能技术。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国内已开展基础研究但尚未掌握的新型储能技术,通过持续支持,使其尽快达到示范验证水平。对已获支持的储能技术,在充分评估下,对于确实有重大应用前景、进展良好、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技术,进一步强化支持,突破瓶颈技术,推进相关技术向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

制定我国物理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包含近、中、长期规划,作为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的目标性指导文件。近期规划应明确重点发展的技术类别、确立示范项目资金支持和应用方向;中、长期规划应确立规模、发展目标、资金投入、技术方向、应用类型的计划并持续修正完善,使技术的发展有序、有重点、有目标。

出台储能示范项目相关配套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强制性认证机制。规范储能产品规格和性能,推动储能产品规范化生产和示范项目的标准化建设,促进储能产品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出台分布式储能应用的鼓励办法、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相关的激励政策等。增加储能的应用领域,为储能建立价格机制、硬件设施投运机制、示范应用项目承担机制,促进储能产业发展。(作者:陈海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凌浩恕,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徐玉杰,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5  6  7  8  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