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全球一流科研人才体系与价值评价机制
面向全球化的商用市场竞争往往是创新突破最好的催化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需要充满活力的一流科研组织人才和科技评价体系支撑。这需要我国在人才引入、人才激励和人才发展平台等方面建立体系化长效机制,努力将攻克国家战略“瓶颈”、国际科技前沿“难点”和产业商用需求“痛点”紧密结合,在创新实践中锤炼培养一支核心技术突破的领军人才队伍。
一方面,针对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的高投入、长期性和知识缄默性等特点,需要我们结合技术创新突破的不同阶段建立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相结合的多元科技绩效评估机制。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政策,让甘于坐冷板凳、潜心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究的攻坚科研人员能够获得稳定的预期和支持,建立适应核心技术攻坚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
另一方面,开阔视野引进全球核心技术领域人才。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吸引包括非华裔在内的全球高端科技人才,以一流研究平台和领军人才吸引更多全球优秀人才,形成具有核心攻坚能力的研究团队群千帆竞发之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铸造强国重器,需要决策者在研发战略布局上的决心、恒心和勇气,也需要研发人员能够在实践中潜心磨砺,深入探索,真正透彻掌握核心技术的本质规律。作为国家科技政策与创新战略研究者,更需要真正深入前沿研发一线,深入了解核心技术攻坚的痛点和一线科研人员的心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过程中,我国在高新技术消费端的庞大市场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要推动新兴应用场景与新知识、新技术深度连接和耦合发力,在战略性领域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技术、新需求与新架构。同时,在战略上需要注意不断引导和激励攻坚体系的各个创新单元构建面向商用的创新生态,形成紧密的协同和接力研发,从而构建充满活力和效力的攻坚创新体系。(作者:余江,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陈凤,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刘瑞,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