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锁江:构建“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发布时间:2018-12-18 17:07:3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张锁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一带一路,绿色技术,CEGT,科技,合作

深入开展科技合作,推动技术转移转化,形成了以科技助力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的绿色技术转移转化模式

CEGT 通过项目联合研发、人才联合培养等模式,深入拓展绿色技术的转移转化。CEGT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或需求,形成了技术转移转化-联合实验室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成了中-缅-蒙-刚绿色矿产国际联合实验室、中-泰-马可再生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国-沙特-巴基斯坦石油联合中心、中-埃-苏绿色科技联合实验室,成为开展国际合作工作的重要支撑点。CEGT 还开创了以技术为载体,助力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的转移转化新模式,推动了绿色技术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应用。

中-缅-蒙-刚绿色矿产国际联合实验室。以生物冶金技术在缅甸蒙育瓦铜矿的成功转移转化为例,CEGT 在生物冶金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该技术依托万宝矿产在缅甸的投资,实现了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堆浸技术成果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促进在缅投资约 15 亿美金的两个亚洲最大的生物冶金生产线的高效运行,是目前中国在缅甸投资的最大工程。生物堆浸技术新技术的开发与输出,在缅甸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直接就业 5 000 人,促进了缅甸当地税收,同时帮助企业直接增收 5 000 万美金,也促进了我国国内相关制造业和劳务的输出(包括研究、设计、勘探等的输出)。从而有力支持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成为中缅合作的典范。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双方的工程和技术人员也加强了互访与交流,包括短期培训、项目研讨、定向培养等,并将合作范围扩展至非洲,通过协同科技创新快速带动地区科技合作网络的形成。

中-泰-马-柬可再生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分中心。CEGT 和泰国马汉科理工大学于 2016 年 8 月在北京签署了分中心的建设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涉及人才培养培训、联合项目攻关、平台共享等。此外,双方还联合申请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泰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T)“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并获得资助。在筹建可再生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期间,获得了相关国家企业的大力支持,如泰国最大石油集团全球化工公司(PTTGC)、泰国暹罗化工集团(SCG Chemicals)、马来西亚创新中心(MIH)、马来西亚生物质产业联合会等。马来西亚创新中心负责人 Vincent Wong 率队多次访问 CEGT,商讨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关键技术问题。目前,CEGT 依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马来西亚创新中心及黑龙江企业(黑龙江幸福人生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生物材料联合实验室的筹建工作,三方约定共同建设年产量 5 000 吨的生物合成树脂示范基地,于 2018 年 12 月 31 日前投产运营。

中国-沙特-巴基斯坦油气联合中心。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产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陆上油田和海上油田。CEGT 和阿美石油公司进行了多次会晤,2018 年 4 月 CEGT 主任张锁江院士率队赴沙特考察中石化沙特分公司建设情况,探讨三方在沙特达兰科技谷共建绿色技术联盟石油研发中心,目前已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经过充分沟通,除了在石油资源利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外,未来还将进一步基于各自的优势,在尾气处理、化工产品、冶金等方面加强相互关注,并拓展实质性的合作内容。

中-埃-苏绿色科技联合实验室。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之一,工业上生产青蒿素主要采用诸如石油醚的有机溶剂浸提黄花蒿叶,并对提取物纯化分离。然而,该过程存在环境污染重、能耗高、成本高、产能低等问题。CEGT 通过引入强化设备、工艺创新,突破了青蒿素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获得青蒿素生产集成新工艺。该技术已在河南省禹州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运行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溶剂损失量可减少 200 吨/年,能耗降低 40%,产品纯度 >99%,产能达 60 吨/年,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产品远销苏丹,并通过与苏丹动物研究所的合作,开展青蒿素在治疗动物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目前 CEGT 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已与苏丹、加纳、埃及、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就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达成了合作意向。

同时,CEGT 结合沿线国家当地资源利用特色,支持沿线国家开展绿色技术领域的政策能力建设;积极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展绿色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规划编制,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推动开展重大科技活动的联合评估,形成科技创新协作技术支持和咨询网络。

<  1  2  3  4  5  6  7  8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