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效
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是现代工业重要原材料之一,具有农业、林业、工业、政治经济等多种属性。橡胶种植是金三角地区鸦片替代种植的主要经济植物,但是天然橡胶种植的无序扩张,已经对当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挑战。项目团队选择澜湄地区的老挝、泰国与缅甸,开发了山地生态治理指标体系,运用遥感、耦合生物气候与生态过程模型以及民族生态学方法等开展野外调查,对该山区的橡胶种植进行了综合评估,演绎了橡胶空间扩张机理,制作了该地区橡胶种植的气候、生态与社会风险图,划分了橡胶种植的适宜区与次适宜区,提出了橡胶种植中的社区习惯权属与原住民的权利问题;项目成果纳入了全球首个《天然橡胶可持续发展指南》,同时为老挝山区土地规划与土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泰国北部开展了绿色橡胶种植示范,在缅甸金三角试验了农林复合种植模式,推动了该地区可持续橡胶种植。
真菌生态学与林菌互作
真菌是维持山地生态系统中物质与养分循环的关键种群,也是山地农民膳食营养与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真菌研究在“一带一路”沿线山地国家的研发中还是空白。研究团队发起成立了南亚与东南亚大型真菌多样性协作网络,在该地区开展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揭示其与地上森林植被、土壤环境及其气候间的相关性;近 5 年了发表了真菌新种近 200 种,编写了《湄公河次区域大型真菌野外识别》一书,推荐了适合该地区栽培的 108 种食用真菌,成功驯化并产业化栽培 2 种;此外,项目团队编写的《奇妙的真菌世界》一书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初步完成了缅甸西部与印度阿萨姆邦的大型真菌调查,向当地合作者传授了大型真菌的生态功能、利用方法和经济价值等知识,培训地方村民近千人次,从而弥补了当地社区对真菌利用认识上的空白,为东南亚与南亚周边国家培养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 余名。研究团队中来自巴基斯坦博士后研究生首次发现能够高效降解聚氨酯塑料的新菌种——塔宾曲霉菌,这项成果已于 2017 年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该真菌有望成为未来治理白色污染的“利器”,目前项目团队正在组织产业化联合攻关。
天然植物纺织纤维
来自萝藦科多年生植物牛角瓜的种子纤维是一种全新的天然纺织纤维,其面料具有丝绸的滑爽质感和类似全棉的透气性和舒适感。牛角瓜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及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并覆盖“南方丝绸之路”的缅甸、印度与斯里兰卡等地区。研究团队依托肯尼亚世界农用林业中心在非洲开展了民族植物学发掘、特色种质资源收集与驯化工作。近 5 年来,围绕牛角瓜天然植物纤维开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东华大学以及肯尼亚东南大学的深入合作,在湖南云锦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启动了“非洲牛角瓜纤维的研发项目”,在我国西南干热河谷、东南亚和非洲,开展了牛角瓜种质资源调查。在肯尼亚马瓜尼郡和我国云南红河县各建立了 10 公顷牛角瓜种植基地,收集了亚洲和非洲各地的种质资源 30 多份;进口牛角瓜植物纤维近 1 吨,直接受益非洲农户近 100 户;培养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4 名。
木本植物及农用林业
木本植物及农用林业在山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洲有 1 000 多种特色木本经济植物,其中咖啡、乳香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研究团队在非洲重要木本经济植物的收集和保育上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协助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与肯尼亚世界农用林业中心建立了种质交换与备份协议,在昆明西南野生种质库备份保存非洲木本种植资源 170 种、3 000 余份;协助中国林业科学院昆虫资源研究所引种非洲猴面包树与辣木种质资源在云南种植成功。云南的优质甜角也落地西非马里的撒哈拉地区,成功嫁接栽培种植甜角 20 公顷;云南 6 个核桃品种引进了东非埃塞俄比亚与肯尼亚高地。中非山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生态产业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