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鼠害防控国际合作 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18 17:07:3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张知彬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鼠害控制,国际合作,发展

合作进展及前景

2014 以来,我们和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及坦桑尼亚 Sokoine 农业大学合作,开展 EP 系列鼠类不育剂在非洲坦桑尼亚的验证和示范。在坦桑尼亚,Mastomysnatalensis 是当地的主要农田害鼠之一,对农作物生产危害很大。我们合作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浓度(10,50,100 mg/kg)和比例(单独和 1∶1)的炔雌醚和左炔诺孕酮(EP 系列不育剂成分)对雌、雄鼠繁殖器官、精子密度、怀孕率、胎仔数等影响,并检查其对繁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P 系列不育剂可显著降低雄性的睾丸、附睾及储精囊重量,达 60%—80%;降低精子密度及活力,高达 95%;可显著造成雌性子宫膨大或水肿,降低其怀孕率和产仔数。野外实验也表明,EP不育效果显著,与单纯杀鼠剂相比,种群没有呈现快速恢复的趋势。

2017 年以来,我们与菲律宾水稻所(IRRI)合作,于 2018 年在印度尼西亚开展 EP 系列不育剂对 Rattus argentiventer 的室内外验证实验和技术培训。该鼠是东南亚各国稻区的主要害鼠之一。首先,对当地技术人员就毒饵配制、不育效果评估等进行了培训。然后,在室内测定了 10 mg/kg 浓度下不同比例(单独和 1 : 1 比例)的炔雌醚和左炔诺孕酮(EP 不育剂)对雌、雄鼠繁殖器官、精子密度、怀孕率、胎仔数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EP 不育剂可显著降低雄鼠的睾丸、附睾及储精囊重量,降低其精子密度及活力;可显著造成雌鼠子宫膨大或水肿。下一步将进一步明确适用于该鼠最适宜的剂量和配方。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国内外多家实验室的验证,EP 系列不育剂已经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最近,EP 系列不育剂被列入非洲联盟(Africa Union)鼠害防控项目和世行非洲鼠害防控项目的示范技术,拟在坦桑尼亚、乌干达、纳米比亚等多个国家进一步实验和示范,这将有利于该项目在非洲的应用与推广,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合作可作出一定贡献。

当前,化学毒杀正面临巨大挑战,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灭鼠技术和方案。但到目前为止,全球尚未出现可以替代杀鼠剂的不育剂。现有的鼠类不育剂由于效率、成本等各种原因都未能占据很大的鼠害防控市场。本项目 EP 系列鼠类不育剂具有双性不育、超微高效、毒性小、残留低、灭效持久、简便易行等特点,有望成为鼠害可持续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该技术由于具有非致死性特点,可显著减少对非靶目标动物及生物多样性的死亡危害,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由于其在自然界分解快,残留时间短,可显著改善传统杀鼠剂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由于其相比传统灭杀技术具有较为“人道”的特点,易于被公众、动物福利组织等所接受,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鉴于此,该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作者:张知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5  6  7  8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