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空间天气应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共商、共建、共享是我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原则,王赤认为在中国科学家对外合作中也应本着这样的原则。他认为,中国与巴西及其他国家在空间天气研究领域的合作,对合作双方来说公开是前提,互惠是原则,推动空间天气的应用、造福全人类是共同的目标。“一带一路”建设绝不是简单的“过剩产能输出”,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仅仅是合作的一个方面;如何从更高层面、从科技造福“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是科学家目前思考的问题。以空间天气研究为例,通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及时对空间天气进行监测和预报,将使卫星、通讯、导航、气象、资源、海洋利用和防灾减灾等多个领域因此受益。
王赤说,未来他们会将空间天气研究拓展到相关的大气、遥感、小卫星等领域科学研究与科技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铺就一条“空间基础设施”之路。(作者:刘天星《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王赤 1967年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1998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是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在太阳风大尺度结构和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等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负责人,兼任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