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魏源送团队组织承办了多次高端国际研讨会,凝聚了合作共识。2016 年 3 月15日于科伦坡举办 CKDu 联合研讨会,双方科学家研讨形成了预防和控制 CKDu 的工作方案,向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面呈《CKDu 预防和控制行动计划》,为 CKDu 追因研究提供技术路线图,受到斯高层肯定。2017 年 7 月 4—7 日于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斯里兰卡气候变化应对、环境与健康研讨会,积极推动了中斯双方科研技术人员交流,形成的合作研究方案为 2017 年 9 月 27 日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斯里兰卡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联合项目征集指南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魏源送研究员看来,我国在水与环境领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科教和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成就,具备丰富经验和投资实力,但我国水与环境相关技术、模式和产业如何“走出去”,以及如何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面临艰巨的挑战。对他来说,困难主要体现在合作初期。首先是沟通问题。由于中斯两国的国情、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不同,加之开始缺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经验,如何实现有效沟通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尤其是与斯政府部门的沟通。魏源送说:“解决的要点就是以诚相待、平等、尊重,让斯方明确我们的合作意愿是真诚的,合作是实实在在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视频会议、研讨会、交流互访等。通过这些方式,促进了双方的理解与信任。”其次是工作效率不同。相比我国,斯里兰卡人的工作节奏慢,并且斯里兰卡城市规划与供水部的常秘更换频繁,自 2015 年至今,共有 5 任常秘。面对这样的问题,魏源送谈到,“解决的方法就是定期交流互访,形成稳定的工作机制,持续稳定地推进工作。例如,每年的 3 月、12 月我前往斯里兰卡开展工作访问,每年召开研讨会。商务部援助项目从 2015 年 8 月提交项目建议书到 2016 年 12 月两国政府批准立项,仅历时 1 年 4 个月,创造了我国政府援助项目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