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温度再低一点,精度再高一点

发布时间:2018-12-18 17:07:4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张帆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高波,国际,温度研究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如果不是 5 年前的那次要去葡萄牙参加国际温度大会,如果不是在航班上与一位同行资深专家的深谈,高波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惊喜地发现,自己在低温测量理论研究领域推开的这扇门,将会打开一个多大的世界。

作为一位新妈妈,那时的高波本想找份安稳的职位,但到了低温计量站熟悉工作之后,她才发现,我国在极低温计量领域与国际同行间还有较大差距,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表面文静的高波内心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又被点燃了。“做极低温计量领域的基础研究虽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总得有人去面对,去付出”,高波说。

高波所指的极低温是指氖三相点温度(−248.5939℃)以下的温区,该温区素来被称为“诺奖摇篮”,至今已有 30 余项诺贝尔科学奖成果来自极低温区,而极低温区的高精度测、控温技术是相关重大科学成果的关键保障。

当前,深空及暗物质探测、核聚变装置与大型强子对撞机等 50% 以上的大科学装置,均严重依赖极低温区基准级测温技术以及基准—标准—应用级的温度量值传递体系。目前,极低温区基准级高精度测温(测量精度< 1 mK)依然是世界性难题。遗憾的是,我国还未建立极低温区基准级温度测量系统,更未参与国际温度标准制定,无法实现自主温度量值传递。“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也都面对着极低温区温度量值源头受限的窘境。

迫不得已,用于“温度传递”的标准温度计需要定期送至发达国家的基准实验室进行校验,并且这个过程非常容易受国际形势影响,因而受制于人,严重影响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更糟糕的是,国内仅存的 7 支标准温度计还面临老化的现状,而仅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这一个大科学装置就要用掉 6 000 支标准温度计。为此国内很多极端条件下的关键测、控温传感器,只能拿到发达国家基准实验室排队等待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标定,非常被动。可见极低温区基准级高精度测温技术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真切急迫的“卡脖子”技术。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